正在阅读:我市农作物良种复盖率达9成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农业生产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我市农作物良种复盖率达9成

转载 2010/07/12 15:15:0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 100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近几年来,我市农技推广部门大力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及高值作物,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抓好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积极开展农业科技的培训、教育、宣传工作,有效地促进了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推广50多个农作物优良品种,促进种植业结构优化升级

    我市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大力引进推广优质高值农作物和优良品种,优化农作物的区域布局,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先后引进农作物优良新品种50多个进行示范推广。如2002年引进省农科院花生“粤油7号”优良品种示范推广,至去年,全市推广面积达5万多亩,增收近500万元;花生良种推广面积能达到全市花生种植面积的80%,即40万亩,全市农民可增收3000多万元,户平均可增收近100元。目前,我市农作物良种复盖率达到90%以上,马铃薯、甜玉米、蔬菜等高值农作物面积进一步扩大;粮经比例由2000年的53.9:46.1调整为2003年的42:58。

    全市水稻软盘抛秧栽培技术应用面积达90%以上

    我市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得到普及应用。全市水稻软盘抛秧栽培技术应用面积达到90%以上,农作物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面积达65%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应用200万亩次,推广化学除草283.8万亩次。新技术、新项目示范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效果。如花生:优良品种加地膜覆盖、一次性施肥技术经在龙门、博罗示范推广,平均亩产250公斤,高产的达365公斤,比常规栽培亩增100公斤以上,每亩增收200元以上,年增收近600万元;水稻控释肥施用技术在去年开始推广,试验示范结果,平均每亩增收40多元,全市全年水稻播种面积140多万亩,若能全面推广该项技术,仅此一项,全市农民人均可增收30多元。水稻一次性施肥最大好处是省工、省钱,有利于规模经营;桔小实蝇控制技术示范推广面积达20.93万亩,挽回经济损失达2000多万元;国际粮农组织的“亚洲雨养地区农民直接参与粒用豆类改良计划”科技示范项目顺利推进。

    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建设如期推进

    近年来,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采取传统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多种形式为广大农业生产者提供先进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每年市、县(区)两级均分别印发《农技信息》、《农作物病虫测报》资料50期以上,各印发5000~6000份。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广泛传播农技信息,如通过《惠州日报》专版等。开通“农技推广110”服务热线。大力应用先进现代的信息网络服务手段。近年来,市及惠阳、博罗先后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服务网站,实现了网上快速传递信息服务。去年,市农技推广中心被省科技厅列为广东省首批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建设项目承建单位,目前已完成试点县前期建设工作,项目建设如期推进,该项目的建成将对加强我市农业科技信息工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市农技推广部门还充分利用市农业干部学校教育基地,坚持每年举办农业管理与农业技术干部学历再教育助学班,助学人数不少于200人次;举办乡镇以及村级基层农业管理干部、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班15~20期,培训1000人次以上。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每年组织开展送农业科技下乡活动100场次以上,培训农民1.5~2万人次;印发农业科技资料8万~10万份。

    本报记者熊国龙 通讯员彭王栋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