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规划》是我市首个全市域范围的区域性规划,由市政府2002年3月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规划》2004年基本完成,但由于此时广东省对珠三角城镇群发展进行规划及省民政厅对惠州市部分乡镇进行撤并等,《规划》成果一直未上报省政府审批。今年,市规划建设局和编制单位按照市政府意见,并根据《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惠州市乡镇撤并方案及正在报批的《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对《规划》进行调整,并增加了区域合作、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空间管治等内容。
全市划分为6个城镇发展区
《规划》通过优化区域内资源配置,谋求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分为市域城镇化战略、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市域交通规划、重要服务设施规划、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等内容;规划范围为惠州全市域,总面积11158平方公里;市域城市化水平到2010年达到74%左右,2020年达到83%左右。
《规划》将全市划分为6个城镇发展区:南部城镇密集区、博西城镇密集区、稔平半岛发展区、北部城镇发展区、东部山区城镇发展区、西北部山区城镇发展区。
按5条轴线组织产业空间
《规划》提出的惠州市域空间发展策略为:以惠城、惠阳(含大亚湾)、陈江-仲恺组团为城市化核心地带;以龙门、博罗及惠城西部、惠东东部地区及稔平半岛为“惠城-惠阳-惠东”三角核心辐射区,并以石湾、杨村、园洲、稔山、多祝、新圩、吉隆为次一级中心形成扇轴状梯级空间发展序列。全市按5条产业轴线组织产业空间:324国道产业轴线、惠深高速—惠河高速—244省道产业轴线、356省道产业轴线、惠澳产业轴线和沿海及沿江产业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