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刚复原的金龙大道再受伤
转载
于 2010/07/12 23:52:1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
117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连接龙门县、博罗县与惠城区的金龙大道终于在25日修复通车,值得欢庆。但愁云迎面袭来:金龙大道在大修过程中,依然有超限超载车辆在新铺的路面上行驶。据3月份和4月份的监测数据显示,平均每昼夜有1500辆次超限超载车辆在金龙大道上行驶,如果不禁止车辆超限超载行为,不用一年,金龙大道将又变成“阴阳路”(见5月22日《东江时报》)。
可怜的金龙大道!说它可怜,是因超限超载车辆重创了它,政府才斥巨资大修,如今凤凰重生的它,仍要受超限超载车辆的蹂躏,可能又要重蹈“阴阳路”的悲剧。如果再次大修,不仅仅是劳民伤财,可能还会伤透沿线百姓的心:政府为何治不了这可恶的“超限超载”?
治超行动,政府一直没停过。从2007年至今年2010年5月13日,惠州市共查获超限车辆1.3万多辆,卸载、转运车辆1.3万多辆,卸载、转运货物26万多吨。但超限超载行为为何“治”而不“止”?笔者以为根源不外乎两点:一是车主受利益驱动,通过恶性竞争获取市场份额,尽量把运输成本降低。据了解,用六轴槽罐货车运输散装水泥,从龙门县城至大亚湾区的运价为33元/吨。六轴槽罐货车核定载重量最多只能载重40吨,而超限超载车辆每次运载量达100吨,来回一趟收入约3300元,扣除路桥费、油耗、工资、经营税等平均运营成本约2600元,平均每辆次利润约700元。若按核定载重运载40吨水泥来回一趟的收入仅有1320元,远低于平均运营成本。所以,在运价如此低的情况下,车主只有通过超限超载运输实现利润。
第二条乃根源之根,即当地政府及官员“GDP至上”思想牢固,担心治超工作影响本地经济发展,治超工作应付了事,或者对水泥厂、砂场超载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设在水泥厂、砂场的测重地磅成了摆设,派驻水泥厂、砂场监督人员也是“聋子的耳朵”。这样,超限超载运输车辆进出自如,更助长了超限超载运输行为。
治超要想见实效,除了严厉打击车主超限超载行为外,必须从源头抓起,从基层政府及官员发展观念转变抓起,将治超工作与其政绩考核挂钩,实行一票否决;从水泥厂、砂场抓起,坚决打击乃至关闭怂恿超限超载行为的水泥厂、砂场。“唯有源头效果来”,这样,金龙大道们才不会重蹈“阴阳路”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