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用10年时间建成全国先进文化县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政府机关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用10年时间建成全国先进文化县

转载 2010/09/07 15:34:24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陈建清 李晓琴 姚志玲 1948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在龙门,我们总结了三句话。第一句话叫做未来的区域竞争不单纯是规模之争,而是更注重功能,也就是以功能比强弱;第二句话就是未来的区域竞争,不单纯是总量之争,而更加注重特色,注重人均水平,以特色比高低;第三句话就是未来的区域竞争,归根到底是以文化论输赢。”——— 许志晖

    9月2日,惠州报业全媒体采访组来到“惠州报业全媒体县区行”大型采访活动的第四站——— 龙门县。龙门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志晖就文化如何与旅游及生态融合、如何弘扬地方特色、加快龙门特色文化事业的建设等内容接受了采访组的专访。
    许志晖介绍,龙门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龙门农民画、瑶族“舞火狗”、南昆山生态旅游、年桔文化节等精品文化和特色文化产业有着坚实基础,龙门文化的核心内容体现在特色艺术文化、生态文化、旅游文化和民俗文化四个方面。龙门将围绕打造“珠三角生态花园”功能定位和建设生态经济特色县的目标,加快龙门特色文化事业的建设步伐,力争到2020年,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走在全市前列,进入全国先进文化县行列。

    未来区域竞争以文化论输赢
    采访组:为了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龙门县刚刚召开了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就如何“弘扬地方特色,促进文化惠民,全面加快龙门特色文化事业的建设步伐”作了专题讨论。请问您是如何看待文化建设在龙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许志晖:文化产业的发展在龙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新形势下,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机制日益完善的背景和全球化的趋势之下,我们认为未来的区域竞争将会遵循一些新的法则。在龙门,我们总结了三句话。第一句话叫做未来的区域竞争不单纯是规模之争,而是更注重功能,也就是以功能比强弱;第二句话就是未来的区域竞争,不单纯是总量之争,而更加注重特色,注重人均水平,以特色比高低;第三句话就是未来的区域竞争,归根到底是以文化论输赢。
    一个地方只有具备文化内涵、文化品牌才会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里的“仙”和“龙”更多的是指文化。像龙门这样一个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经济总量还欠发达的地方,一方面要加快发展,提升发展速度,但更重要的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扬长避短,错位竞争,凸显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注入文化,来提升发展的质量,使我们有持续的竞争力。
    我们还有这样的一个认识,暂时落后的地方不等于文化上就无所作为。湖南的娱乐饮食文化让我们感到很惊讶,也很赞赏,当然也包括云南的旅游文化,广东梅县的客家文化也做得非常好,尽管它们也不是发达的地区。

    将生态文化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
    采访组:龙门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享誉海内外的龙门农民画以及独具一格的瑶乡民俗风情,文化与旅游联姻的发展模式已取得一定经济、社会效益,地域文化绚丽多彩。您能概括一下当前龙门文化的核心内容吗?
    许志晖:我们积极探寻龙门文化的根和源,从而找准龙门文化的核心内容和它的内涵。龙门文化的核心内容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特色艺术文化。典型的代表是龙门农民画和“舞火狗”。龙门农民画用艺术的形式反映了龙门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生动的劳动场面。“舞火狗”,一种民间文化习俗,瑶族少女要经过三次舞火狗的仪式才算成年,说明她们对成年的重视。
    二是生态文化。和谐社会不光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更重要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生态文化的核心内容。龙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植入了深厚的生态文化理念。失去生态,龙门就失去未来。在做产业规划的时候,我们的理念是保护性开发。目前,我们也在推动产业的生态化转型,特别是工业方面。另外,我们还大力抓林业生态建设,包括规范矿产资源的开发秩序等等。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是龙门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反映了龙门追求人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需要。
    三是旅游文化。旅游就是文化的体验过程,也是文化传播和交流、再生的过程。龙门的旅游从过去的观光发展到现在的 “森林度假、温泉养生、田园风光、民俗风情”四大板块。旅游和文化的结合在不断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游客到龙门体验龙门的产品,其实也是感知龙门的文化和龙门当地人的精神面貌和他们的价值观念。
    四是民俗文化。龙门有非常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通过龙门老百姓的住宅、节庆活动、绘画、装饰、戏曲、歌舞、饮食,都可以领略到当地人民淳朴、追求美好、勤劳的精神。
    3000多人参与农民画创作和制作
    采访组:龙门提出要发展特色文化事业,您认为龙门具备哪些机遇和条件?
    许志晖:“文化强省”以及“文化惠州”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政策机遇。重要的是,龙门有非常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第一是龙门传统的民间文化资源比较多,包括客家山歌、秧歌、粤剧、粤曲、赛龙舟、舞狮、舞龙、舞凤,还有“舞火狗”等;第二是龙门的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9处,是全市获省级文化保护单位最多的县(区);第三是反映民间风情的歌舞多,都是原创的,像舞蹈有《舞火狗》,在国家和省都拿了奖,歌曲 《绿色龙门》、《桔乡岁岁红》、《梦绕南昆山》,这些都是龙门原创的歌曲;另外,民间文化活动比较多,还有不少的红色旅游资源。
    有利条件方面,第一是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采取了很多措施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比如我们搞的旅游文化活动和特色文化活动,南昆山生态旅游文化节,年桔文化节等,另外,我们还举办蓝田瑶族火狗文化旅游节、举办千年火狗论坛、龙门农民画发展论坛、森林度假旅游论坛和国际温泉旅游文化论坛,每年都有类似的活动,在总结、提炼、宣传、推广龙门的特色文化。
    第二是龙门已经有了一批文化精品。继1988年龙门被授予“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荣誉称号之后,龙门又分别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等称号。龙门农民画已经成为惠州乃至广东的文化名片,走进奥运,走进世博。“舞火狗”成为省级非物质遗产。
    第三是龙门的公共文化设施也在日趋完善。这几年来,累计投入了1.2亿多元用于建设公共服务网络。像东较文化广场、县博物馆、图书馆,还有乡镇文化站,都全面完成。
    除此之外,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文化人才建设培养等工作。以农民画为例,我们大概有近百名知名的画家,参与农民画创作制作的有三千多人,有近万名中小学生参与农民画的培训。
    融合龙门地域文化实现产业升级
    采访组:您先前提到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龙门要“以功能比强弱、以特色比高低、以文化论输赢”。龙门今后在加强特色文化事业建设中的举措有哪些呢?特别是如何彰显地方特色?
    许志晖:刚刚结束的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了目标定位,就是力争到2020年,龙门的特色文化产业走在全市的前列,全县文化产业的增加值要占GDP的12%以上,力争成为全国文化先进县。目前的思路,我们要抓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和谐文化建设工作。要结合创建广东省文明县城来加强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怎么样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怎么样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怎么样开展好国民艺术教育普及活动等等,都是我们要做的工作。
    二是文化惠民工作。主要是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是文化资源的整合。这里既有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也有怎样研究和宣传提升龙门的核心文化。这个工作我们正在部署,将和一些院校合作,这个也是我们“十二五”文化规划的重要内容。另外就是文化人才资源怎样整合,农民画也好,其他的艺术文化也好,要注重培养名家,提升影响力。
    四是文化精品建设。我们也提了很多的目标,其中一个比较大的构想就是构建一条15公里特色文化旅游长廊,从平陵的龙岩寺开始,经县城的塔山公园、景新龙门民俗文化村、东较文化广场、中国农民画博物馆,到蓝田瑶族风情园、蓝田兰花基地。这15公里的文化长廊,有几个节点都有一些想法,现在就是一件一件去落实,文化长廊形成后,未来就是龙门乃至惠州非常有特色的一个文化产业集中展示的地方。
    五是文化产业升级。包括农民画的原创精品、农民画的名家以及农民画的经营。我们要鼓励更多的企业,像天然温泉度假村一样,参与农民画的经营。另外,龙门的地域文化应该完全有可能跟其他产业去融合。比方说南昆山温泉大观园,温泉旅游已经做到一定的规模,现在跟嘉义庄进行合作搞村企共建,让游客能体验到民俗风情。像地派温泉,将来把音乐、养生的概念引进过来。可能在未来,养生文化也是龙门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个是很重要的方式,也是我们正在做的,能创造引导性的消费,也带动我们旅游的二次创业和升级转型。
    六是文化的传播工作。我们找寻、探索什么样的载体是最好的文化传播的载体,文化传播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传播才是最有效率的,以及我们对外的文化交流怎样不断地改进方法,扩大影响力,提升时效性等等,这都是我们要做的工作。
本版图片 本报记者方炳徐 摄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