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曾宝田画农民画得到家人支持也带动女儿喜欢上农民画
陈小元从小就喜欢画画
在龙门县,生活着一批龙门农民画画家,他们中有的现在还是农民,有的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画家,他们靠手中的画笔不仅描绘出龙门农民画的艺术魅力,也改写和丰富着自己的人生。
龙门县文广新局局长钟福新告诉记者,现在龙门农民画创作中心有30多个画家,其中8个有高级职称、5个有中级职称、13个为初级职称。而农民画画家分散在龙门各地的有几百人,年纪最大的60多岁,小的仅17岁,收入高的每月有3000多元,低一点的也有1000多元,“随着龙门农民画知名度的提高和市场需求量的增大,我们的目标是让画家整体月入过万元,目前已有个别名气大、能力强的画家月收入上万元。”钟福新说,因为农民画创作,很多农民画画家脱贫甚至致富了,很多人将创作农民画作为个人谋生的手段,接下来还要不断培养人才,最好能有龙门农民画画家成为中国美协会员、省美协会员。
“每年都会培训爱好农民画的年轻人,他们都是来自农村的初高中毕业生。”钟福新说,为了扩大龙门农民画的创作队伍,龙门县一直注重人才培养,从中选拔出优秀的龙门农民画画家。此外,随着龙门农民画知名度的提高,也有一些不是在农村生长的人开始从事这一工作,特别是很多学校老师也开始兼职画农民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龙门农民画的队伍日益壮大,作品数量也在不断增多,每年的创作数量在20000幅到30000幅之间。
近日,记者采访了两位龙门农民画画家,看看他们是如何通过画画改变生活的。
培养双胞胎女儿也画农民画
人物:曾宝田
年龄:59岁
画龄:28年
在亮着白色灯光的创作台前,曾宝田正一笔一画地用铅笔勾勒出图画雏形。白净的纸面上虽然只有简单轻盈的线条,却已经能让人感受到农民画欢欣喜庆的氛围。面容憨厚的曾宝田今年59岁,出生在龙潭镇马岭村,是个地道的农民,从1982年开始从事龙门农民画创作。靠画农民画,他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如今在他的培养下,一对双胞胎女儿也喜欢上画农民画。
创作作品获得近40个全国省市奖项
曾宝田从小就喜欢美术,初中毕业后就开始订阅各美术院校出版的美术期刊,每当干完农活或一有空闲,他就会拿起期刊来阅读,常常读到废寝忘食的地步。阅读的同时他也开始临摹,画技逐渐变得纯熟。后来流行油花床,省城的美术画师来到龙门发扬油花床这门工艺,曾宝田觉得很新鲜,于是就向美术画师偷师学艺,并且自己开始尝试油花床。在不断琢磨中,曾宝田的手艺越来越好,花床油得也越来越出色,许多人都慕名前来请他油花床,油一张床就有50元至60元的收入。曾宝田没想到,一支画笔、一把漆刷,竟然能给自己带来收入,而这些收入对经济并不宽裕的他来说是很大的支持。同时,临摹画、油花床的经历,也为他创作农民画打下基础。
结婚后,曾宝田几乎每天都在县城里忙着搞创作,家中繁重的农活和家务活,主要靠乡下的妻子打理。起初,曾宝田不但不能给家里增添收入,而且没能帮妻子分担农活和家务,所以,妻子很反对丈夫搞农民画创作,经常劝他放弃农民画创作,劝他和自己一起做木材生意,曾宝田无奈地答应了。可不到两个月,曾宝田又偷偷地跑回县城继续创作农民画。凭着对农民画的一片痴心,曾宝田终于闯出了一片天空。他创作的大大小小的农民画,获得全国、省、市奖项将近40个,画作的价值得到提升,收入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现在,曾宝田画农民画不仅得到了妻子的支持和帮助,连自己的一对双胞胎女儿都爱上了画农民画。每逢周末,曾宝田的两个双胞胎女儿就会到画室帮忙画农民画。曾宝田告诉记者,有时候客人的订单多创作量大,女儿就会照着自己的样板帮忙画。
一幅画可卖上千元
每年到了农忙时节,曾宝田才会回家帮忙,平时都呆在县城农民画创作中心画画。曾宝田说,画农民画大大改善了自己的生活,“以前卖50公斤稻谷还赚不到100元,现在卖一张画就可以买上百公斤稻谷了,种稻谷一年也就挣个一两千元,有时候遇到刮台风下大雨,农作物收成不好收入就更少。”曾宝田家里种了100多棵果树,一年收入五六千元,而自己靠画农民画,一年收入有一万多元。
如今,画农民画得到了县里的大力支持。画家的农民画由协会收购拿去展览或出售。出售农民画获得的收入除了用于协会支出,画家也可从中获得一部分。曾宝田告诉记者,龙门县文广新局为了鼓励画家多创作,同时增加画家的收入,还推出了优惠政策:画家在完成公家交给的订单和任务后,可自行出售画作。曾宝田说,有了这个政策以后,自己的收入跟以前相比更多了,“自行创作的农民画可以按市场价出售,原来一幅400多元的农民画,现在可以卖到1300元至1500元。”
靠画农民画撑起半边天
人物:陈少元
年龄:35岁
画龄:14年
今年35岁的陈少元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一位农民画画家,她的作品色彩明快,装饰性强,受到大家的好评,她说:“家乡的传统风俗和发展变化给我提供了很多创作素材。”如今,已经定居在龙门县城的她靠手中的画笔在家中顶起了半边天。
学财务专业却与画画结缘
近日,记者在龙门农民画创作中心见到了正在画画的陈少元,和人们印象中的画家不同,这里的画家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忙的时候也要“五加二,白加黑”。最近该中心承接了一个订单,陈少元和同事都忙着完成这一任务。
为何会成为一名龙门农民画画家?陈少元说,因为她从小就喜欢画画,经常看着连环画一笔笔地画,虽然学的是财务专业,可还没毕业就听说县城搞农民画培训,喜欢画画的她于是毫不犹豫报了名,从此和农民画结缘。陈少元回忆说,她进入龙门农民画创作组的时候是1996年,当时一幅大画才卖80元,她每个月的收入是几百元,虽然收入有限,但也够自己花销。
画农民画年收入两三万元
前些年陈少元在龙门农民画创作中心有了个人工作室,在承接中心任务的同时,也可以自己创作并自行销售,让她最高兴的是有顾客慕名而来购买收藏她的作品。综合起来,陈少元一年有两三万元的收入,这在龙门县普通职工中算是不错的,在众多的农民画画家中也处于中上水平。2008年陈少元加入广东省民协,并获得惠州市农村实用人才高级技师职称。她还经常教学生画画,为龙门农民画发展培育人才。如今,陈少元住在龙门县城,一家人的生活和和美美。出身农家的她凭着对农村的熟悉了解,总能找到一些新的题材,每次回农村都会有创作灵感。
随着龙门农民画的知名度越来越高,陈少元的作品也漂洋过海到过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瑞典等地,她相信农民画的行情会越来越好,生活水平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