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据了解,10月1日,我省东莞市报告万江新村社区发现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截至10月5日16时,东莞共报告基孔肯雅热病例204例(含回顾性调查病例),其中,经实验室确诊38例,疑似166例。目前所有病例均为轻症病例,病情稳定,无危重症及死亡病例。
据悉,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 CHIKV)引起,经伊蚊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证实了基孔肯雅热流行,1956年分离到病毒。本病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近年在印度洋地区造成了大规模流行。据专家介绍,基孔肯雅热是可防可控的,潜伏期一般为2天-4天,也可长达7天-12天。一般症状轻,主要症状有发热、关节痛、躯干部皮疹等,治疗以对症或支持疗法为主。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如出现类似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防蚊灭蚊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基孔肯雅热的关键措施,广大市民要全面清除积水等蚊虫孳生地,做好个人防止蚊虫叮咬措施,预防基孔肯雅热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