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县城防洪三期工程拟明年初动工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社会民生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县城防洪三期工程拟明年初动工

转载 2011/01/01 13:36:14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愉悦龙门网 作者:新龙门增刊 139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县城防洪二期工程的建成,使得县城河堤成了人们休闲锻炼的好去处。清晨或傍晚,人们在这里散步、跳健身舞或垂钓。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河水,让人们感觉心旷神怡。

     “继县城防洪二期工程完工之后,我们还将筹措资金进行三期工程的建设,并争取明年1月中旬动工建设。”县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成效
龙门河水质恢复至Ⅱ类以上

      “原来的河堤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防洪标准低,大部分浆砌石松动脱落,堤基础被掏空,历经洪水冲袭,破旧不堪,特大洪水曾淹没河堤涌向路面。而且,由于之前没有建设排污管网,县城居民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河水横流、垃圾随处漂。”该负责人介绍说,县城防洪二期工程的建成,不仅可以起到防洪减灾的作用,而且由于与二期截污管网建设同步,能够将整个县城的污水收集起来进行集中处理,有效地保护了增江河上游的水源水质。

      “以前的鱼不能吃,现在能吃了。”市民黄老伯平实的一句话道出了县城防洪二期工程建设前后龙门河水的变化。如今,不少钓鱼爱好者会选择在河堤边垂钓。曾经浑浊不清、发出股股恶臭的龙门河变身成为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而河堤也成了人们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今年3月,由广东省水利厅办公室主办的《广东水利信息》2010年第16期刊文称,惠州龙门建成了广东首宗雨污分流城市防洪工程。文中指出,惠州市龙门县把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与市政、环保等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行雨(水)污(水)分流,致力打造“城市防洪与水资源保护一体化”工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龙门模式”,水资源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穿城河流水质由过去的Ⅲ~Ⅳ类恢复至Ⅱ类以上,每年可减少流入东江下游的污水220多万吨,为广东节能减排、保护水资源创出一条新路子。

 
进展
  3.8公里BT项目完成投资800万元 
       据介绍,县城区防洪工程是集防洪、水资源保护和城市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重点水利民心工程。工程总概算为1.4589亿元,建设长度为28.71公里。工程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共分三期进行建设。目前,一期、二期工程已经建设完成。

      “县城防洪三期工程(除白沙河口段)现正在进行公开招投标,争取在明年1月中旬前动工建设。”该负责人介绍说,该工程建设包括白沙河左右两岸堤防及罗江围排水闸、师范学校排水闸、石龙头排水闸,堤防总长度为12.97公里,工程建设资金预计需要9000多万元。

       据了解,为确保工程质量,县水务局对工程实行“四制”管理,即法人项目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工程合同制,加强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工程的关键工序和水下部位采取旁站式监督,全程跟踪检查,及时消除质量隐患。

       县城防洪工程白沙河口段3.8公里BT项目已于今年3月底正式动工建设,目前已经完成工程投资800万元,预计明年汛期前完工。据悉,该项目配合县城东区开发,与相关路面及市政设施一并建设。(姚志玲)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