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一年之计在于春。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龙门县于2月15日至16日组织召开了县委务虚工作会议。幸福、给力、稳定、规划、群众,这是在讨论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五个词组,会议把龙门“十二五”工作的总体要求确定为“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强县富民,让全县人民过得更加幸福”。
发展特色产业促县强民富
关键词: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特色农业
按照建设生态经济特色县的目标要求,加快生态型工业、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产业、特色文化产业的升级发展,大力引进符合龙门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型高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布局合理。
《珠江三角洲规划纲要》的实施以及纵深推进“双转移”战略的历史性机遇,交通环境的日渐改善,龙门踏入了主体经济的“最佳扩张期”。那该如何抓机遇促发展?会议是如此强调:必须牢牢把握壮大经济实力这一任务、必须牢牢把握加快转型升级这一核心。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龙门围绕打造“生态经济特色县”这一目标,提出今年要加快生态型工业、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产业、特色文化产业的升级发展。如何升级?以加强项目管理促工业生态型转型,以休闲产业发展促旅游多元化升级,以品牌建设促农业产业化发展。
在延续一贯的工业园区建设、旅游产业升级、特色农业发展热点外,龙门今年把眼光投向了文化领域,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注是前所未有的。从在原有发展的“五大战略”基础上增加“文化强县”战略,以及提出创建“中国特色文化之乡”的目标中,就可见一斑。“未来的区域竞争归根到底是以文化论输赢”,龙门已深刻认识到这点并着力于提高区域文化软实力。
党政领导要带头“上线”“触网”
关键词:群众观点,服务型政府,网络问政
作为广东省用群众工作统领信访工作的十个试点县之一,龙门将继续深入推行“四民主工作法”,完善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和领导下访约访制度。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带头“上线”和“触网”,建立与网民交流互动的有效平台。
转型社会无疑需要通过畅顺的公众诉求表达和利益协调渠道来为社会“减压”和“摆平”各种矛盾冲突,做好群众工作、打造服务型政府尤为重要。如何更好地树立群众观点、做好群众工作?这成为了现今龙们各级领导干部首先需要解决的课题,是各项目标任务能否得到很好落实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其中第三、第四个层次的需求就是情感和归属的需求以及尊重的需求。保护群众的话语权、参政议政权等,让群众获得归属感和尊重,这样才能增加转型社会的“幸福要素”,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2011年,可以说是“换届年”。换届在即,要强化“群众公认”,坚决防止黑恶势力插手换届选举工作,严肃换届纪律,把真正能为百姓谋福祉的优秀人才选进领导班子中来,这是百姓的期许,是龙门快速发展的需求。
向社会公开承诺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关键词:发展惠民,群众公认,民营企业
2011年,龙门确定了36宗重点项目,29项惠民工程,并决定年内为群众办好10件民生实事。从今年起向社会公布改善民生办实事计划,年末由群众投票、社会评选,对获得群众普遍好评的责任部门予以表彰。
如何让全县人民过得更加幸福?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数据,GDP当然也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但很多百姓却难以从数值上直观感受到地区经济发展与自身的关联。群众关注的是自身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是否得到满足。
正如与会人员所达成的共识那样,幸福有物质需求的满足,也有精神需求的满足。物质上就是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宜居宜业等水平的提高,精神上就是社会公平、精神文化、安全感等方面需求的满足。因而,实现“强县富民”将集中体现在“人均发展水平强、文化软实力强、惠民利民能力强、社会公平正义强、社会和谐稳定强、生态环境质量优”“五强一优”六个方面。
如何让群众对地区经济发展感同身受?这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扎扎实实解决好就业、医疗、社保、教育、住房、喝水、行路、治安等具体民生问题。通过各项具体的利民之举,让人民群众的腰包更鼓、生产生活环境更好、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幸福指数就能日渐上升。(张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