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 |
去年7月,龙门农民画继2008年奥运会之后,再次登上世界性舞台。一批龙门农民画在上海世博会“广东周”活动中展示,与此同时,陈权枢、黄伟平、骆雪芳三位龙门农民画家在世博会现场作画,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关注。
目前龙门农民画开发出来的衍生产品包括农民画礼盒、农民画T恤、主题手袋、瓷片画、麻布画、木刻等产品,产值从2002年的20万元发展到去年已突破1000万元。
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授单世联在“文化惠州”高峰论坛上表示,农民画很好,而单独农民画这一特色文化,受众是有限的,怎样利用农民画开拓产业链,才是出路所在。
创作队伍逐渐壮大
龙门农民画的创作最初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代初,为了配合当时政治宣传工作的需要,龙门县文化部门组织了一批民间美术骨干和部分下乡知识青年,创作绘制宣传画,因为当时从事创作的多为农民,因此他们的作品就叫“农民画”。发展到今天,农民画的创作人员不再是农民,更是扩大到学生、企业员工等,接近千人。
作为特色的文化现象,农民画在本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龙门县文广新局副局长廖海华说,近年来,龙门县实施了画家队伍“一百千万”人才建设工程,农民画走进了企业和学校。
龙城二小是龙门县农民画走进课堂的学校之一。走进龙城二小,就可以看到走廊上、台阶旁、宣传栏等都挂满或画满了农民画。该校以美术课、第二课堂等形式,教授学生农民画的创作技巧。龙城二小总务主任兼美术老师刘岸平介绍,目前该校有两个班,1、2、3年级为初级班,4年级以上为高级班,课时活动安排在周四。
龙城二小学生吕淅已经学了4年的农民画,已经开始独立创作,在学校评比时还得过一、二等奖。吕淅告诉记者,自己从四五岁时就开始画农民画。
农民画产业化“初露尖尖角”
龙门县的旅游业占据了第三产业的相当大比重,在农民画产业发展上,龙门把温泉旅游和农民画结合发展做了新尝试。
将会议经济和文化旅游相结合,农民画得到很好地推广。目前,在龙门天然温泉度假村内,每当节假日,不少来自珠三角城市的企业来到度假村内召开会议,会议之余,人们还会到旁边的中国龙门农民画博物馆里欣赏农民画。“现今坐落在龙门天然温泉度假村内的中国龙门农民画博物馆,是属于龙门农民画产业园的一部分,也是度假村内会议经济的文化旅游项目。”度假村贵宾部高级经理张彩婵介绍。
龙门农民画产业园是天然温泉度假村与龙门县委、县政府联合倾力打造的三十里民俗文化旅游长廊的重点工程之一。目标是将打造成全国具有示范效应的民间艺术(农民画)展示、交流、研讨、创作、销售、体验基地,建设为中国首个集中展示农民画文化的主题园区。今年计划投入资金5000万元,建设中国龙门农民画文化街、中国龙门农民画院。
农民画与生态旅游结合,不仅仅是在旅游景区内挂几幅农民画或设个展厅,应该是更有内涵,多方面的有机结合。龙门县文广新局局长钟福新建议,在景区内返塑有农民画内容的景点,像西安华山中的“华山论剑”景点是金庸武侠小说有关内容的返塑,重庆丰都鬼城是民间传说和怪异小说等内容的返塑。
以农民画辐射相关产业
农民画在现代消费中有特殊的意义,农民画的质感、快乐感、满足感和朴素的味道在现代社会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而单世联指出,目前中国农民画基地比较少,同时对农民画的发展不能对其经济效益估计太高。“任何的文化市场是有分类的,让它发展到几十亿、几百亿是比较困难的。“全世界不可能每个人都喜欢农民画,世界上有100个人喜欢农民画,我们想办法让这100个人得到农民画就行了。”
单世联说,我们的文化产业之所以没有占领高端,就在于我们没有看到文化产业需要个体的积累、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很多东西的配合。
对此,龙门县文广新局副局长廖海华也表示赞同,农民画产业不仅仅指农民画艺术创作,更是指与农民画相关的产业群,农民画艺术创作只是这一产业中的一块,或者说是这个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因此,我们不能指望仅靠几幅农民画原创作品就能形成农民画产业,而应该以农民画的文化品牌为辐射源,多渠道,多领域地辐射发展相关产业,打造产业链、形成产业群,进而在市场中不断发展壮大。”
南方日报记者 吴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