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日前,经中国温泉之乡(城、都)和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单位评审委员会评审,惠州龙门县入选全国首批“中国温泉之乡”,成为我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县(区)。据了解,经过多年开发,龙门温泉旅游开始走出之前单纯模仿、同质化严重的老路子,在全国形成一定品牌效应。在获取“中国温泉之乡”殊荣后,龙门县随即表示,争取用5年时间在全县培育发展起11个特色鲜明、品位高端的温泉旅游开发龙头企业,把龙门打造成为“国际温泉旅游度假休闲胜地”。
首获殊荣
“申报‘中国温泉之乡’,不仅要拥有非常优质的温泉资源,而且申报地的温泉开发还必须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形成了有特色的温泉文化或产业。从各方面来看,龙门都符合条件。”从开始申报到获得“中国温泉之乡”称号,龙门县国土资源局局长陈英都充满信心。
据介绍,龙门县地热资源主要集中在永汉镇、龙田镇和地派镇。目前,全县取得温泉采矿权证矿区有四个,在这4个矿区里分布了15个温泉企业,其中包括了龙门铁泉、南昆山温泉大观园、天然温泉和地派温泉4个知名企业。经过政企的多年努力,龙门的温泉旅游已经形成一定品牌效应。据统计,2002年至2009年,全县温泉开发带动了地方配套投入资金累计超过10亿元,形成的旅游投资总额(包括景区、酒店、基础设施等)高达156.89亿元。
“如果说旅游是当前龙门经济重要增长点,那温泉产业就是旅游经济增长的重点。龙门的温泉旅游前景还很广阔。”陈英告诉记者,温泉作为龙门县优势矿产资源,接下来龙门县委、县政府打算聘请一批具备高资质的地质勘探人员,对龙门县所有的地热资源进行一次全面勘察。目前,龙门当局已经向省里申请4个新矿区的温泉采矿权证,并争取用5年时间在全县培育发展起11个特色鲜明、品位高端的温泉旅游开发龙头企业。
正视瓶颈
多年来,广东人泡温泉养生已经成为了习惯,也由此催生了一大批以市场导向为主的温泉酒店和温泉景区。但在繁荣的背后,不少景区发出了回头客越来越少的感叹。
这样的感叹从何而来?长久以来,一味追求硬件和软件的奢华,每家温泉都建起大大小小的温泉池,各个温泉池被包装成千篇一律的概念、赋予雷同的名字,产品同质化严重已经成为温泉旅游继续发展的瓶颈。此前,龙门各大温泉景区在装修方面都模仿西方,整体建设追求一种大而堂皇的风格。一方面,这种做法源于企业自身对温泉旅游认识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源于当前温泉景区打造团队的单一化。于是,随着温泉旅游行业竞争的愈演愈烈,龙门县不少企业开始反思,考虑如何跳出这种一味模仿的圈子。
在当地有着“亚洲第一泉”之称的龙门铁泉为了吸引游客,企业拆掉之前建设的陈旧设施,对景区进行重建,并且每年推出新产品。与此同时,其他大型温泉景区也开始逐步转换装修风格,从西式向更贴近消费者价值观的东方风格转变。而新建成的龙门地派温泉,企业从建设伊始就选用了传统的唐朝风格,为的就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景区有太多雷同。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龙门温泉旅游开始了理性的回归。
用好品牌
“与以往由民间组织颁发的荣誉相比,‘中国温泉之乡’是一个含金量更高的旅游品牌,但是要真正用好这个品牌发展旅游,还是要跳出温泉这个单一的项目。”对于如何擦亮“中国温泉之乡”这块招牌,龙门县旅游局局长陈瑞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据了解,当前龙门温泉旅游细分高中低三个消费档次,人均消费从上千元到百元不等。“温泉只是一个大门,成功的温泉旅游应该是通过温泉这种养生旅游来带动其他消费。”陈瑞玲认为,立足温泉开发,用温泉品牌带动其他衍生旅游产品才是确保整个旅游行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龙门,不少温泉景区除了将温泉养生作为主打外,还同步开发有野外拓展、漂流和参观农民画创作基地等旅游项目,让旅客在泡温泉之余能享受到更多元化的服务,参观更多龙门景点。这样一来,龙门县成功克服了温泉旅游本身存在的季节性软肋,做到了旅游行业淡季不淡。
南方日报记者 林文通 通讯员 陈建清 刘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