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龙门力争6月前通过省卫生县城考核验收年内创建成省文明县城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社会民生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龙门力争6月前通过省卫生县城考核验收年内创建成省文明县城

转载 2011/04/21 17:00:2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愉悦龙门网 作者:惠州日报 1704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塔山公园风景越来越美,亭子、凳子和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得到完善,还种植了桂花、红花油茶等优质观赏树种,沿着石阶漫步林间,感觉真不错。”市民李先生日前对记者说,塔山公园改建好后,为市民提供了锻炼、旅游、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据悉,龙门县创建省文明县城活动启动以来,创建氛围日渐浓厚,公共设施不断完善,县城面貌不断改观,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记者从龙门县日前召开的创建广东省卫生县城、文明县城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获悉,该县力争今年6月前通过省卫生县城考核验收,年内创建成广东省文明县城。

创建目的
优化投资旅游环境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创建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为龙门人民营造清洁、舒适、健康的卫生环境;在于为龙门人民营造和睦相处、社会安全有序的人文环境;在于提高龙门的品位,不断优化龙门的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在推进会上,龙门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志晖这样阐述创建省文明县城的意义。龙门县委副书记、县长林洪指出,龙门县创建工作呈现出宣传工作有声有色、工作力度越来越大、工作成效见真见实的特点,打造了龙门河堤、沿江路、塔山公园、西林路等一批创建工作亮点,今后要围绕让老百姓共享文明成果这一根本目的,不断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向精细化、常态化、均衡化发展,努力提高全县人民的幸福指数。

加大投入
建起一批地标性建筑和城市景观

    据了解,该县创建活动启动以来,不断完善公共设施,加强日常管理,着力打造宜居县城,提升行政服务水平:一是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公共设施。投入4亿多元完善城市公益性设施,完成了西林河堤改造、塔山公园改造、西林路改造、沿江路改造、香滨路改造、环城路改造、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首个垃圾中转站建设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县城的居住条件和置业环境。通过加大投入,精心打造城市亮点,建设了一批符合龙门特色的地标性建筑和城市景观,还实施 “穿衣戴帽”工程,努力把龙门县城打造成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魅力城市。二是切实加强日常管理。针对县城“六乱”(即乱丢弃、乱堆放、乱停靠、乱摆卖、乱拉挂、乱写划)严重现象,该县成立了创建文明县城整治市容市貌联合执法工作组,坚持每周开展行动,采取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办法,纠正了一批“六乱”行为。三是提升行政服务水平,建设行政服务中心,形成了“一个窗口收费,一条龙服务”的便民惠民体系。

营造氛围
招聘121名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

   “自从开展创建工作以来,街道变得宽阔、整洁、美观,乱摆卖、乱拉挂、乱停放现象少了,我们的生意好多了,创建卫生县城、文明县城真是一项造福民众的幸福工程。”在西林路经营水果生意的李老板日前对前来宣传“创文”的机关干部说,作为一名商户,他会积极配合创建工作。

    为推动文明创建向基层延伸,全面提升龙门文明程度,龙门县日前组织开展“文明创建·行动在我”主题宣传活动,以骑行和步行的方式向群众宣传该县创建广东省卫生县城、文明县城相关知识,45名机关干部上街共向县城商户派发1000份“创文”宣传资料,努力营造创建氛围。

    据悉,该县坚持以提高市民素质为核心,把《文明市民手册》、《创卫知识手册》、《给县城商户的一封信》、《给广大市民群众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发到市民手中,开展了文明商户评选活动、文明志愿服务活动、机关每月爱国卫生日活动等,加强对市民群众的教育引导,市民群众的环境卫生责任意识有新提高。另外,为增强志愿服务工作的熟悉程度,提高志愿服务水平,为广东省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创建工作提供优质服务,该县对新招聘的121名高校毕业生进行创建文明县城志愿服务活动培训。

打造特色
把龙门农民画作为县城规划建设元素

    龙门文化是龙门的优势与特色所在。据了解,该县还确定了创建省文明县城的努力方向,即按照“一街一景,一路一色”格局,注重细节,突出龙门文化元素:一是高标准推进迎宾大道、西林路、西林河两岸、环城路及县城出入口的净化、美化、绿化,特别是塔山公园融入龙门特色文化元素,把塔山公园打造成一座文明乐园、文化乐园,成为创建工作的一大亮点。二是把龙门农民画作为县城规划建设的元素,加快塔山公园至博物馆、景新民俗文化村、中国农民画博物馆、蓝田瑶族风情园一带30里特色旅游文化长廊的规划建设。三是继续抓好龙门河两岸的美化、绿化工作,打造百里黄金水道。四是按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文化强县建设,推动龙城街道水口村建设成富有文化特色的文明、卫生示范村。

本报记者谢 磊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