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每星期放两场电影,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一边喝茶吃花生,一边享受着爽爽的秋风看电影,这是何等惬意的事情。这是近日记者在龙门县永汉镇梅州村吕屋村民小组采访时看到的一幕。几十位村民在村头的篮球场上,欣赏了一场由龙门县永汉镇几位大学生村官播放的精彩电影。
晚饭没吃就到篮球场占位置
“哇!有电影看!我来帮忙搬椅子!”一个孩子兴奋地说着,然后把几张塑料椅子重叠着,从村文化室搬到篮球场上。电影虽然是晚上8时才开始,但在7时多就有不少孩子在忙着占位置了。“赶紧回家吃饭,吃了晚饭再来看。”一位妈妈来到篮球场叫孩子回家吃饭。原来,为了占个好位置,这个六七岁的小男孩饭都没有吃就来占位了。“帮我看着凳子,我一吃完饭就来。”小男孩叮嘱着小伙伴,一步一回头地跟着妈妈走了。
记者看到,有不少村民自发地来帮忙,有的忙着张罗桌椅和茶水,有的帮忙挂银幕。挂上了银幕还要调试位置,整整花了20多分钟的时间,村民们都忙出了一身汗。
随着音乐声响起,走出家门来到篮球场准备看电影的村民慢慢多了起来。不少是一家大小、扶老携幼到场的。“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电影,小孩开心,我们大人也高兴。”一位村民说。这看电影也成了村民交流的机会,记者看到,有多位一段时间没有见面的村民相互打招呼,聚集在同一张桌子旁边看电影,边聊农产品的销售价格,气氛热热闹闹的。
留守老人希望常常有电影看
凑热闹的还有不少老人。今年76岁的吕东荣站在人群外围,看着大家嘻嘻哈哈的热闹场面很是高兴。老人说,当天中午他看见村里的篮球场上有人在打扫卫生,才知道晚上有电影看。到了晚上,听见村里传来阵阵欢笑声时,他也忍不住到篮球场上来候着了。吕东荣的儿孙都在外打工、生活,只他一个人留在村子里。他之前已经在村里看过两次电影,最喜欢看武打片和红色电影。“放电影很热闹,电影也很好看,希望以后能常常看。”老人乐呵呵地说。
看着如今先进的放映技术,老人陷入了回忆中。他告诉记者,他10多20岁的时候,要到村子以外很远的地方才能看到电影。后来,生产队请人到村里放电影,村民们才能在自家门口看上电影。“以前看电影有大机头,还有很长的带子。现在很先进啊,就一个小小的机器插了电就可以有电影看了。”老人望着大银幕上跳动的画面感慨地说道。
老人们看得开心,小朋友们也乐在其中。当记者问小朋友电影好不好看时,大家七嘴八舌地兴奋叫着“好看!”念六年级的吕银敏说,她的父母都出去打工了,晚上她就带着妹妹来看电影。
给村民准备茶水零食
梅州村村干部张运有介绍说,每逢村里放电影,就连附近村的村民都会跑过来一起看。梅州村民风淳朴,大家相处很融洽,放电影时,大家齐心合力搞卫生、搬桌子。“送电影下乡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也给村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张运有说。
在张运有的介绍下记者才知道,当晚为村民放电影的,是王湘、刘胜东等几位大学生村官。“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我们这些年轻的大学生来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永汉镇大学生村官团支部书记王湘说,他们从6月份就开始筹备送电影下乡了。今年7月12日,是他们第一次送电影下乡。直到现在,他们已经进村放了6场电影了。只要天公作美,他们一般一个星期就会到村里放两场电影。
在送电影下乡前,大学生村官们就会把电影下载到手提电脑里,然后用投影仪投放在大银幕上。而且他们每次放的电影都不一样,以前放的多是红色电影。现在,他们放的类型越来越丰富,不仅有喜剧片,还有武打片。每每到了放电影的时候,他们就会先播放音乐,把村民们吸引过来,还会给村民们准备小零食和茶水。“最开始放电影的时候,只有10多个村民来看。后来,看的人越来越多,圆桌也越摆越多,最多的时候有三四十人。”王湘说。(新闻来源:惠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