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你有种苗卖吗?你知道哪里有种苗买吗?”记者近日就青花梨采访果农时,许多果农都流露出求“苗”若渴的心情。据了解,青花梨自经本报报道后,引起县内外许多农户的关注。成功试种青花梨的陈宇谦告诉记者,他位于龙城街道水贝村的青花梨试种点如今几乎每天都是门庭若市,近两个月前往参观青花梨长势和咨询相关种植技术的农户已超过600人次,其中更不乏反复多次参观并一路保持跟踪态势的农户。
青花梨种植技术仍需改进
在今年上半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暨农作物新品种现场会上,虽然青花梨的口味及产量获得参观人员的一致好评,但有细心的农技人员发现,部分青花梨的表皮偏黄,与真正的“青”花梨有一定差别,而且部分青花梨表皮斑点较多影响美观。
对此,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青花梨出现这些问题可能与使用套袋、天气环境和采收期等因素有关,但并不影响青花梨的产量和口味。该负责人表示,意识到这些问题之后,相关农业技术人员目前已经开始有针对性地改进种植管理技术。
果农温柱华今年年初也试种了青花梨,近日他专门到水贝村的青花梨试种点参观,希望能借鉴一些成功经验。“水分足、口感好。”温柱华对青花梨的市场前景颇具信心。但同时,青花梨的套袋生长模式却让他心存顾虑,因为按估算每个套袋的成本至少要0.1元以上,这无疑对青花梨管理成本造成一定压力。温柱华告诉记者,下来他打算在借鉴别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诸如如何降低成本等细节上进行改良,希望摸索出一套综合效益较高的青花梨种植管理方法。
计划建设种苗培育基地
“自从今年上半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暨农作物新品种现场会举行后,每天都有许多农户打电话来咨询青花梨相关种植技术和果苗情况。”县水果办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早前从福建引进的种苗已被抢购一空了,而新种苗预计要在春节后才可到达。他提醒广大农户,如需购买青花梨种苗可通过水果办进行提前预定。
由于在农作物新品种现场会上受到来自全县农技人员的一致好评,许多果农都希望加入青花梨试种行列,而在我县制定的黄龙病综合整治方案中青花梨也作为果农改种、轮作的推荐种植品种,县水果办负责人预计,未来我县对青花梨的种苗需求将日益增加。然而,从福建引进青花梨种苗显然并非长远之计。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下来县农业局和县水果办将规划建设青花梨种苗培育基地,与福建方面合作引进青花梨示范苗培育种植,并对相关种植技术进行改进实现本土化,届时不但种苗成本可大大降低,种苗质量也将更有保障。
以质量和品牌拓市场
“种植技术之类的我倒不是特别担心,关键是将来的销路能不能保障。”龙田镇沙塘村的果农旋志标向记者表示了自己的顾虑。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有着类似担忧的果农不在少数。
对于青花梨目前的销售状况,县水果办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我县青花梨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不算大,销售范围也只是局限在本地及周边地区,虽然在宣传上引起巨大反响,但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还有一定差距。“目前广西青花梨推广种植的非常多,今年上市价格大约是每斤1.2元,而我县目前青花梨的售价却达到每斤3元。”该负责人认为,青花梨的市场并没有完全开发出来,这恰恰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青花梨的市场前景依然非常可观。
而作为青花梨种植技术和市场销售都走在前面的陈宇谦,对于未来的市场销售,他认为除了要不断改进种植技术外,及早规划,着力打造青花梨的品牌是关键,同时在包装上也应走精包装路线。
县水果办负责人对青花梨将来的市场推广则表现得更有信心,“经过这几年的经营,我们已建立相对成熟的柑桔市场销售网络。”他认为,将来一旦青花梨的推广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并达到一定规模和质量标准,青花梨的销售就可以与原来的柑桔销售网络捆绑结合。(熊亮)
□ 记者手记
生物学中有一个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物种种类、数量越多,组成结构越复杂,则该体系的稳定性越高,生命力越强,越不容易被外来因素干扰破坏。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农业经济体系,农业种植结构单一、规模小则容易导致整体竞争力不强,体系抵御风险的能力就会变弱,近期柑桔产业遇到的病虫害问题已经让许多人对此深有感触。
记者认为,更多时候我们应该跳出固有思维框框,除了想到“柑桔怎样带给我们增收致富”,更应该思考“如果不靠柑桔,我们还能拿什么来增收致富?”。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在不断为果农提供更多更好的种植品种选择同时,还应该提前做好相应规划。以青花梨的发展趋势,如果在现在的推广种植中没有及早合理规划,而相关的种植技术和苗木质量管理又没有与时俱进,将来成规模之后不仅会形成价格竞争降低利润空间,甚至也有可能受到病虫害或果树老化的瓶颈制约。(熊亮)
果农陈宇谦向参观人员展示青花梨的套袋生长。 黄伟光 摄
▲青花梨外观仍有改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