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传统手工榨油坊生存艰难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社会民生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传统手工榨油坊生存艰难

转载 2011/12/22 13:27:4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愉悦龙门网 作者:《新龙门增刊》 吴晋翔 旋海锋 6109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近年来,随着机器榨油设备的推广,效率低下的传统手工榨油坊逐渐淡出市场,全县也就剩下寥寥几家传统手工榨油坊。日前,记者来到平陵镇晨光村白门楼村小组的一家传统手工榨油坊了解该行业的情况。这间油坊已有30多年历史,主人喜伯已经年过花甲,现在和儿子经营油坊。即使油坊利润微薄、经营艰辛,但他们却一直坚守着花生油的传统制作方法。

油香醇吃了也不易上火
 
    一走进喜伯的榨油坊,就闻到一股浓郁的油香味,看到屋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机械,有碾壳机、粉碎机、压饼机、榨油机等,设备旁边摆着一箩箩去了壳的花生仁,花生壳则堆放在墙角。墙壁上醒目地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购买花生油的两种方式:用花生置换或直接现金购买。
 喜伯介绍,每年到花生收获时节,村民大多会带着自己种的花生来换油。村民把花生存放在油坊里,榨好油后再来取油,这个习惯一直保留至今。此外,喜伯还会收购花生,加工成花生油出售。
 
    在榨油机旁摆放着一个装满了花生油的大塑料桶,喜伯揭开盖子笑着说:“你看看,这是昨天刚榨好的花生油。”喜伯说,他们榨的花生油不含其他杂质,保质期长,可存放2年。“传统手艺做出来的花生油,比较香醇,用这油炒的菜口感非常好。”喜伯说,手工榨的油浓度高,炒菜时不需要放太多的油,非常经济和实惠。
 
    “逢年过节,许多回家探亲的乡邻都会来我们这里购买花生油。我们的油成了乡亲们探亲访友的最佳礼品。”喜伯告诉记者,他们油坊制作花生油的花生大多来自本地农户,花生大多采用有机肥种植,油的产量虽比省外花生要少,但口感好,油浓度也高,是天然绿色食品,人吃了也不会那么容易上火。

榨油一次要花12小时
 
    在油坊,记者看见喜伯的儿子阿强正往灶子里添加花生壳,锅上面放着一个大木桶,一缕缕蒸汽从木桶缝隙里冒出。阿强说木桶里面放着去了壳的花生仁。“手工榨油的工序可多啦。”阿强放下手中的活儿,向记者介绍榨花生油的工序。从花生进入作坊,到流出色泽金黄、清香四溢的花生油,要经过碾、蒸、包、压、炒、榨6个工序。
 
    “先把带壳花生放到碾壳机里去壳,筛掉碾出的花生壳,然后把花生仁倒进粉碎机里粉碎,接着就是蒸花生仁,然后再压成油饼状放到榨油机里榨第一次油,称‘头油’。油饼出来后再打碎,最后放入热锅炒熟再榨一次油,称‘尾油’。”阿强说,榨完两次油后,把“头油”和“尾油”混在一起,过滤掉杂质,就是成品花生油了。
 
    阿强说,要榨出好的花生油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榨油技术得讲究,其中炒花生饼粉工序最主要,这关系到‘尾油’是否纯香,要把饼粉炒香但又不能炒糊。”阿强说,“榨一次油至少要放入350斤的花生仁,整个过程要花12个小时左右,通常由早上6点忙到下午6点。”

手工榨油1斤只挣1元多
 
    “老板,给我20斤油。”来自晨光村田心村小组黄先生告诉记者,他家一直都吃传统手工榨的油,这种油口感好,而且香醇,吃了不容易上火。“现在来买油的都是附近几个村的老顾客,有的光顾了十几年,彼此已经成了老朋友。”喜伯自豪地说,老顾客认为这里的花生油纯净,不掺假。
 喜伯说,他接触传统榨油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龙门传统工艺的榨油坊还很盛行,每个村都有。当时他在一个油坊做帮工,通过几年学习掌握了榨油技术。成家后,他回到村子开了自己的榨油作坊,一直延续至今。
 
    “但随着社会发展和机器榨油设备的推广,传统手工的榨油方式已经落后了。”喜伯举例说,现在一斤花生按传统工艺做法最多可以榨出4两油,而外面机械榨的能榨出4.3两的油,且时间也节省很多,花生从机器一边进去,花生油就从另一边出来,中间很多工序都在机器内完成,很多村民就冲着产量和省时,到机械榨油坊榨油。
 
    面对传统手工榨油行业的没落,喜伯感叹说,他去年就打算不经营该油坊了,但是很多老顾客纷纷要求他们经营,才没关掉油坊。“现在传统榨花生油挣不了几个钱,一斤花生油卖20元,但成本就要近19元。”喜伯说,做这些工作辛苦而且利润低,并不图卖油这点儿钱过日子,只是想为老顾客多制作一些纯净的食用油。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