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去了地派,有一道菜不应错过,那就是血鸭。吃过湖南血鸭菜的人,对比之后就会发现,湖南血鸭菜偏辣,血鸭的细腻口感反而不甚明显;而地派的血鸭因为辣味偏淡,嫩滑香的风味得到明显体现。
妙手偶得血鸭菜
父亲炒鸭子时,把没有成旺的鸭血倒进了即将起锅的鸭菜里,没想到大家一吃,感觉口味比以前的炒鸭肉更好吃。
在地派街靠近惠州地派温泉度假酒店的一侧,有一家叫生和餐厅的老字号餐馆,血鸭做得最能代表地派特色。
老板伍时展介绍,他的父亲于1988年在地派街开餐厅,取名生和餐厅,寓意生活和气美满。2008年,伍时展的父亲去世,他接手经营。
伍时展的老家在地派镇英洞村,英洞村离地派圩镇有18公里,以前路也不畅通,山路很难走,村民要赶一次集市非常不易,即使有钱人家要吃猪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鸭便成为一道居家待客的必备菜肴,家家户户都养有水鸭。
而血鸭这道菜那时并没有,它的面世还有一段小故事。伍时展说,那时生活物资匮乏,任何一点东西都舍不得浪费,村里人杀鸭后,都会把血留起来,做成血旺,和鸭一起做成菜。
家里有一次杀鸭时,由姐姐准备淡盐水,结果放多了盐,鸭血没有成旺,家里又舍不得把鸭血倒掉。父亲炒鸭子时,转念一想,把这碗没有成旺的鸭血倒进了即将起锅的鸭菜里。没想到大家一吃,感觉口味非常好,比以前的炒鸭肉更好吃。
此后,伍时展家吃鸭,就按这种方法炒,还取了个名字叫 “血鸭”,来访的亲友品尝过这道血鸭菜后,都很喜欢,于是亲友邻居们都上门学习,后来,英洞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血鸭菜了。“那时,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湖南有道叫血鸭的菜。”伍时展说。
地派水好味更纯
地派街上几乎每家餐馆都会做地派的家常菜,如今龙门县城有不少人特地来地派品尝这些菜肴。
伍时展的父亲本来就是做菜的一把好手,平时在家就会做烟熏腊肉、菜干肉、鸭、红烧肉等,亲戚邻居们都给了好评,村里的喜事,他就是大厨。1988年到地派圩镇上开餐厅时,他带去这些土法土菜,很快得到了顾客的认可。随后,血鸭这道菜也在地派圩镇上推广开来,几乎每个餐馆都会做,但风味各有千秋。
伍时展说,要做出地派血鸭的风味,有几个条件要满足。一是必须是土鸭。饲料鸭会有比较重的腥味。二是杀鸭时,鸭血要碎,不能结块,而为了保证鸭血凝结却不成块,须把握好盐的量,盐多了就太咸,少了就会成块,适量的话就能保证既不凝固,又不是液态。
在炒血鸭时,须在快熟前放点水,加入辣椒片焖熟,辣椒可根据个人口味放干椒、鲜椒、青椒。快起锅时,才放入鸭血,把鸭血与鸭肉充分搅匀,使每块鸭肉都伴有鸭血,放得太早了,鸭血就会过老而不嫩滑。最后放入紫苏、姜片,既去腥味,又能增加与鸭味配套的香味。
除了血鸭,地派圩镇上还有几道菜值得品尝。煮蛋饺,先煎后煮,蛋饺香。菜干肉,菜干是发酵后蒸熟再晒干的,带有微酸,但香味浓。猪脚煲,加入豆豉、八角煲,香浓粘口。小河鱼煲,放入姜泥一起煲,小河鱼绵软中带着姜香。焖芋头,芋头有一寸多厚,加香菜,焖透的焖芋头,香味、咸味很适口。
地派党政办主任吴潮龙说,这些都是地派的家常菜,地派街上几乎每家餐馆都会做,每家风味各有特色,如今龙门县城有不少人特地来地派品尝这些菜肴。“关键是这里水好,菜的原料也很绿色纯正,这是菜肴美味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