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自省委省政府部署“三打两建”工作以来,我县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三打”专项行动,维护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据龙门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县“三打”办主任朱祥雄透露,截至4月16日,我县“三打”专项行动共摸排线索121条,出动执法人员3800多人次,检查各类相关单位11705家次,查处案件110宗,涉案人员111人,涉案总货值约520万元。
打击制假售假是“三打两建”工作中的其中一项内容。日前,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小组成员单位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管局、质监局负责人做客县广播电台行风热线节目,与我县广大群众密切关注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辨别地沟油及保健品与药品、责任追究和索赔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并现场解答释疑。
多部门分段监管食品安全
主题词:食品安全监管
事件:“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爬得了高山,涉得了水塘,制得成酸奶,压得成胶囊。2012,皮鞋很忙。”这是网上流传关于媒体曝光的工业明胶制作“毒胶囊”、酸奶等事件的顺口溜。与此同时,媒体还不断曝光地沟油、问题蜜饯等食品安全问题。听众黄先生提问说,“现在全省开展“三打”,你们是怎样看待这些食品安全问题事件,我县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你们是如何抓的?”
释疑: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李房生表示,媒体曝光的铬超标“毒胶囊”是用废弃皮革提取工业明胶制作。根据上级部门有关通知要求,目前我县已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企业暂停销售使用铬超标胶囊药品,目前在全县范围内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企业排查后暂未发现这类铬超标药用胶囊的经营和使用。
工商局局长石从洲表示,工商部门针对食品流通环节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过期变质食品、标签标识不合格食品等违法行为。严格市场准入,依法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强化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测,加大抽检后处理力度。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监督食品经营者建立和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制度。
针对食品安全的监管问题,质监局局长黄金锐解释说,食品安全监管范围包括从农作物的种植到初加工、深加工、销售、餐桌食用。主要由农业、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等多个部门实行分段监管。通过落实市场准入、分类监管、监督检查、专项整治、加强巡查等措施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他指出,能否生产出合格放心的食品,生产加工单位是关键,因此要把好五个环节,一是生产的设施条件要符合要求;二是要按要求配备食品管理的技术人员;三是把好食品材料的质量关;四是生产过程的控制;五是出厂检验把关,确保不合格食品不出厂。
不合格产品消费者持证可索赔
主题词:责任追究和索赔
事件:听众李小姐来电表示日前在我县某商场购买的火腿肠发现已过期,咨询该如何向商场索赔。
释疑:石从洲表示,李小姐购买的过期火腿肠属于不合格产品,是禁止销售的。出现这种情况消费者可持购物小票或其他凭证要求商家退换货。如果不合格产品食用后给消费者身体带来不适应及时就诊,并妥善保管相关凭证,以便事后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人身造成伤害,也是可以要求商家给予赔偿的。另外,关于赔偿金问题。我国《食品安全法》第96条规定,经营者明知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而进行生产或销售,原则上吃到不洁食物是可以获得10倍的惩罚性赔偿。出现此类问题消费者可以与商家进行协商或可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反映处理。
打击制假售假作为“三打两建”工作中的其中一项内容,其重点是制售假冒伪劣药品、食品、农资产品、卷烟酿酒、建材、通讯产品、日化用品等关系民生商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制售假冒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商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制售假印章、假文凭、假证书、假车牌、假居民身份证等假证照的违法犯罪行为。据朱祥雄透露,目前我县开展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共摸排线索114条,出动执法人员约4236人次,检查各类相关单位12733家次,立案查处102宗,涉案人员113人,涉案总货值约34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