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龙江精神病患者走失24年终归家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社会民生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龙江精神病患者走失24年终归家

转载 2012/04/29 17:58:2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愉悦龙门网 作者:新龙门增刊 3006 阅读 0 评论 2 点赞

   4月的龙江镇六子园村繁花盛开,春意盎然。58岁的李兰正带着4岁的孙子在屋外骑单车,小心照看孙子的她,笑容里满是慈爱。白天,她洗衣、煮饭、种菜、带小孩,跟村里的妇女做着一样的日常劳作。屋外整齐地挂着她洗好的衣服,屋里的摆设井井有条,乍一看,就是一户平凡的农家。

    唯独不同的是,晚上睡觉前,李兰要服用“安眠药”才能睡着,而这个被称作为“安眠药”的药片实际上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正是由于该病发作,李兰在儿子只有7岁时便走失街头,重聚时孙子已经4岁,期间经历了长达24年的流浪生涯。

    被发现时衣衫褴褛坐于甘香桥底

    2011年9月2日,李兰被当时正在街头巡查的县民政局救助管理站人员发现。此前,曾有多名热心群众将李兰多日在街头游荡、拾东西吃,晚上露宿不归的情况反映给县民政局救助管理站。“她坐在甘香桥下,衣衫褴褛,披头散发,工作人员给她递上饼干、矿泉水,尝试询问其个人情况,但她完全不理不睬。”参与救助的救助站副站长石会飞告诉记者,根据李兰当时的意识反应,工作人员初步判断其为精神病患者,经过与城东派出所联系,在两名干警协助下,李兰被护送到县慢性病防治站接受治疗。

    县慢性病防治站站长李美清向记者介绍,李兰刚来时身上又脏又臭,神情呆滞,问什么都没有反应。而经过近3个月的治疗后,李兰病情得到明显好转,并说出自己是龙江镇六子园人,名叫李兰,经过与当地政府联系,失散24年的亲人终于团圆。“现在每次到李兰家进行病情回访,她都能笑着对我说‘李站长好’。”李美清说,治疗和照顾精神病患者是一件繁琐而吃力的工作,但每次看到病人病情好转或能联系上家人重聚,就有说不出的成就感和兴奋,而县慢病站收治的病人中像李兰一样找到家人团聚的每年都会有20多人。

  获免费精神病药治疗病情稳定

    患上精神分裂症的李兰,病发时丧失自知力而走失,那时她的儿子才7岁。虽然当时全家人心急如焚四处寻找,但却一直了无音讯。一晃24年过去了,当曾经风华正茂的李兰变成一个两鬓斑白的老人出现在家人面前时,当年期待的心情已经变得复杂而矛盾。

    “当时她因为这个病走失,现在人找到了,但还是担心会继续发病。”李兰的丈夫刘成向记者坦承了自己当初的担忧。但看到妻子现已稳定的精神状态,又经过李美清站长的一番思想工作,而且考虑到从小就失去母亲的儿子也不愿意看见母亲无依无靠,于是刘成还是将李兰接了回家。李美清向记者透露,县慢性病防治站对全县类似李兰状况的精神病患者都会定期回访跟踪病情,并在每月19日给困难精神病患者免费送药治疗,确保稳定恢复。

    现在的李兰每天洗衣、煮饭、种菜、带小孩,跟村里妇女做着一样的日常劳作。回家3个多月以来,经过家人照顾和坚持服药,李兰病情再没有发作。“儿子儿媳现在安心在外打工,而4岁的孙子则非常黏她。”看着李兰幸福的笑容,刘成深感欣慰。
(文中患者及其家属均为化名)

对话县慢性病防治站站长李美清

    记者:目前我县精神病患病情况如何?

    李美清:据统计,目前全县排查总人口为319806人,共查出精神患者1823人,患病率为5.7%,其中6种重性精神病人1109人,重性精神病人患病率3.0%。目前,我县三级以上重性精神病人有254人,均交由公安部门协助加强管理,由县慢性病防治站和乡镇卫生院进行精心治疗。

    记者:针对精神病患者的防治和管理手段有哪些?

    李美清:我县专门制定了“精神病防治日”制度,规定每月的12日至28日为“精防日”,每个乡镇卫生院固定安排一天为“精防日”,方便医患双方定期接触,实施动态管理,直接治疗,“精防日”医务人员风雨不改,坚持按时到各乡镇为患者复查免费发药,全县共有贫困重性精神病人免费治疗427人,服药治疗后,康复稳定率达90%。

    记者:精神病通常可由哪些因素引发,生活中哪些问题应引起重视?

    李美清:精神病通常可分为先天和后天患者,精神病可由专门药物治疗,通过婚检能减低先天性精神病的遗传风险。而后天患者多是遭受巨大刺激引发,因此学会调节情绪和时常保持健康心态是预防后天精神病的有效手段。尤其是现在生活和精神压力日益增长,许多人神经长期紧绷,若不及时发现和重视缓解心情,一旦遇到大的打击极易导致精神病。

(顾丝弦 熊 亮)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