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文化规划】专家言论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文化规划】专家言论

转载 2012/04/30 16:13:0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愉悦龙门网 作者:新龙门增刊 216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为进一步论证和完善龙门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就涉及规划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发言论证。现摘选部分专家的言论加以整理刊发。

  金元浦:规划条块清晰 重点突出
  (北京人文奥运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作为专家顾问组组长,金元浦参与了规划的编制过程。他认为,规划将龙门丰富的资源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提出了“两圈一廊”这种总体的构建,以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环南昆山经济圈、环县城文化经济圈、百里文化生态走廊等纲目统领全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做到了条块清晰,重点突出。

  他表示,规划提出了要构建产业体系,打造发展的引擎,尤其是谋划项目、升级换代,要发展出一些文化工程。在规划过程中,编制组大胆提出了建设版权交易的平台、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实验园区、发展创意农业、健康养生产业和体育休闲产业等等,同时也充分挖掘了红色文化资源、注重发展数字化技术支撑项目。

  金元浦指出,龙门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要把生态、健康、养生、文化结合,实现由过去简单的观光式旅游向更高层次的、体验式的、精神愉悦的文化旅游方式转变。

  李瑞跃:需加强“愉悦龙门”品牌建设
  (中信旅游集团总经理助理)

  有多年旅美经验的李瑞跃对“愉悦龙门”这一概念印象深刻。“鲤鱼跳龙门,我认为这是老天给龙门的一个礼物。”龙门自然资源、旅游特色产品丰富,舞火狗、农民画等特色文化以及年桔、蜂蜜、南昆山毛茶等都让他倍感兴趣。对茶具有浓厚兴趣的他,看到南昆山毛茶后,感叹“恐怕好酒还在深巷里”。他说,不管是从自然禀赋上来讲,还是从文化的积淀上来讲,龙门都具备了文化发展的潜质,但同时也面临着产业、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化的挑战。他表示,龙门发展文化产业符合国家政策导向,谋划早,给企业开发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机遇。他认为,规划有前瞻性、客观全面、亮点突出。

  李瑞跃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加强“愉悦龙门”品牌建设。品牌的推广非常重要,龙门在品牌建设上要突出重点,提炼出品牌后要通过法律手段固化,防止被模仿。二是龙门要找准定位,依托“幸福广东”和珠三角区域,掌握自己的区位主动,加快自身的发展。三是分步实施项目,以龙头项目引领发展。规划中提及的项目很多,需要分步实施。同时要通过龙头项目带头,推广覆盖。四是在愉悦龙门网站上采用“Longman”(翻译:朗文),方便外宾记忆和识别。最后,他表示,中信对龙门的资源也有兴趣,如果有机会的话,到时要去实地考察。
 
  王琪延:龙门的发展有三张牌
  (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曾经到过惠州,也曾多次参与旅游论坛的王琪延将龙门的资源大致分为三大类,即民俗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红色资源。他指出,这些都是潜在资源,有但还没形成,所以必须要打造。他认为规划理论比较先进、创意比较领先、亮点比较突出。他将规划比作大楼,“框架结构建起来了,还要精雕细琢,搞好室内装修”。

  “龙门的发展有三张牌,”王琪延具体分析说,第一张牌叫全景,就是景县合一的概念。景县合一体现在区景、政景、产景、文景、人景、时景“六个合一”上面。第二个是休闲的概念,把休闲这个先进理念融入到经济发展中。发展旅游、发展产业实际上最终是为了让当地老百姓过好日子,这种休闲是根本的。休闲产业范围广泛,首先是旅游产业,是重头戏,第二个是体育产业,第三个是娱乐产业,第四个是个人兴趣爱好的休闲产业,包括养花养狗,种花种草。休闲农业、工业休闲、工业旅游,都囊括在休闲产业里面。第三个是文化的概念,要让文化融入、长入产业,在产业当中体现文化。景区要处处体现着文化。融入品牌,一定要体现当地文化。同时,文化要融入名胜,它是落脚地,也是我们的目的地。(姚志玲 整理)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