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长期以来,农村孩子家庭文化教育的欠缺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农村孩子的文化成长环境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基层适合未成年人借阅的书本依然太少,还有父母的观念意识薄弱,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量明显偏低。
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偏少
伍子玄今年12岁,读小学4年级,是龙城街道水贝村人。暑假做完作业后,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玩”上,白天就跟小朋友们一起到河边捉鱼或者玩捉迷藏等小游戏,有时还会跑到树荫下,看看大人们下棋、打牌。“我喜欢看故事书。”当记者问他喜欢看什么书时,他回答说,家里没有什么课外书可以读,村里文化书屋的书他不怎么喜欢看,主要是适合他看的书很少,所以暑假期间他几乎没看几本课外书。
据县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农家书屋是一项由政府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的利国惠民重大措施,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全县179个村(社区)都配有一间农家书屋,每个农家书屋的平均藏书量为1500册左右。
在龙城街道水贝村委会办公楼里的农家书屋里,记者看到摆设着五排整齐的阅览桌椅,但桌面已经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灰尘,可见前来阅览的人比较少。室内后方的几个书架上陈列着农业务工、文学艺术、医疗保健、法律法规、少儿读物等种类书籍,其中农业务工类书籍占了绝大部分,而少儿读物的数量只占了一小部分。
对于少儿读物偏少的情况,水贝村和石龙头村的农家书屋管理员都表示,对于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书种类和数量都不足的问题,已向上级领导反映相关情况,以后会在增加少儿读物藏书量方面做出努力,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能够重视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问题,积极捐赠该方面的书籍。
农村父母无暇顾及孩子阅读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都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由于自身文化所限,许多农村孩子的父母都认为孩子只要学好教科书上的知识就能出人头地,而忽略了孩子对课外知识的汲取。龙田镇石龙头村的黄朝兴表示,家里很多农活要做,没有时间理会孩子的暑假生活,孩子的学习一般都靠自觉。黄朝兴说,自己读得书少,也不知道还要买课外书给孩子看。
据网上数据统计显示,70%的城市家庭都有专门的书柜,65%的城市家庭都会定期为孩子购买课外书。而在农村家庭,这两个比例都不足12%。
记者采访中发现,全县大多数乡镇周边既无书店,也无报摊,即使有书店也是面积小、书籍种类少,学生们“看不上眼”。学生要买书得坐公交车去县城的新华书店,费时费力,非常不便。至于更为偏远的山区村小,情况就更不容乐观。
(旋海锋 实习生戴秋怡)
□ 记者点评
提高农村孩子阅读水平,除了靠孩子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父母、社会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拯救农村孩子阅读的过程中,文化部门在建设农村书屋时应多为未成年读者考虑,教育部门应发动乡村教师在暑假期间成为“导读员”,团委、妇联等部门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时多关注其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