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白楼村村民去往农田的田基路已被洪水冲毁,村民需涉水而过。
灌溉渠道已被水浮莲和杂草覆盖,无法正常灌溉和排水。
8月初的一天,龙田镇西埔村村民谭迪中向记者报料称其在龙城街道王坪新邓村承包的农田被浸,且该处的灌溉渠道堵塞无法排涝,导致近30亩农田减产失收,更因此而直接影响了晚造的开耕。谭迪中称,希望通过媒体的报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而帮助其解决问题。
【现场】
近30亩农田变鱼塘
进入8月,农田的早稻已完成收割,进入晚造育插秧阶段。而位于龙新公路旁的王坪新邓村却有好几块农田依然被洪水浸泡着。虽然雨季早已过去,但这些农田里的水仍然有二三十厘米深。看着自家承包的农田成了名符其实的“水”田无法耕种,承包者谭迪中一脸无奈却无计可施。
谭迪中告诉记者,他在新邓村承包了约100亩农田耕种。从今年5月开始,连绵不断的雨水积在农田里无法排泄造成内涝,导致部分农田减产失收。“受灾的农田约有30亩,据估算损失最少有3万元以上。”谭迪中说,因渠道堵塞,目前受浸农田里的水仍未得到排泄,不但影响了早造的收成,也直接影响了晚造的开耕。
记者发现,附近已有农民开始育秧,并整理农田准备开耕,可再看谭迪中的这些农田时,看到的却是几茬几茬青青的禾苗仍然泡在水里,时不时还可看到有滚动的水浪,难道这田里还有鱼?“这田里是真的有鱼,洪水来时从河里冲到田里面的。这田耕种不了反倒成鱼塘了。”谭迪中苦笑着说。
谭迪中说,他从2006年在这里租田耕种,到现在已租下有近百亩农田。“受灾的这30亩田是后来才租的,几年前都是这样了,只是当时的情况还没那么严重。我看用机械耕种应该不成问题,就把这些田也租下来了。”谭迪中说,今年的雨水特别多,加上有着排水功能的灌溉渠道堵塞,就造成内涝了。“快点叫人来通渠,这些田都没法耕种了,连田基路都被洪水冲毁了。”白楼村村民燕姨告诉记者说,从白楼村去往田里的田基路被水冲毁,只能从受灾农田里涉水而过。
【原因】
水浮莲与建筑余泥成祸首
“你看看路边倾倒的建筑余泥,人人建房都堆一堆,路边的渠道都被泥塞了哪里还能排水。”燕姨气恼地说,农田一到雨天就内涝,晴天就干旱。对此说法,谭迪中也表示同意。
随后,谭迪中带记者前往龙新公路旁的渠道查看。在谭迪中的指引下,记者看到有一条暗渠横穿龙新公路连接蓝田路口旁一条排水渠,在暗渠约1米宽的渠口里可明显看到有很多淤泥,占了暗渠出口的一半面积。接着,谭迪中又带记者查看位于龙新公路旁连接暗渠的灌溉渠。“这条就是给白楼、领背、新邓、九明布、格田等村引水灌溉和农田排水的渠道,约有2米宽,现在已经被水浮莲、杂草、淤泥等覆盖了,还有路边堆的建筑余泥,一下雨就冲到渠里,哪里还能排水。”谭迪中说。记者看到,情况确实如谭迪中所说的那样,长长的渠道长满了青绿的水浮莲,渠道旁每隔一段路就可看到一些建筑废料和余泥堆放。
“4月初时我去过县信访局反映这些情况,后来说交由水务局处理,县水务局也给我出具了答复意见,但是现在情况还未得到解决。”谭迪中向记者出示了由县水务局于5月28日出具的答复意见:“经查,你所反映的情况属实,一是因该地区排水设施配套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步伐;二是由于近几年城建发展较快,建设单位所产生的建筑余泥及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无人管理而堵塞灌溉渠道,造成灌溉水源不足,洪水时无法排泄造成内涝。”
【部门】
涉及面广资金缺乏难解决
就如何解决灌溉渠道堵塞的问题,记者致电县水务局了解情况。县水务局工程管理建设股工程师姚树均说,“6月中下旬时,我局分管副局长已带队前往现场查看并研究解决方案。主要是由于城建发展快,城市排涝规划滞后等原因造成。”
姚树均表示,此事涉及部门较多,包括县水务、龙城街道(属地)、住建、公路、交通等多个部门,再加上整治所需资金较多,单靠县水务局的力量难以解决问题,因此建议由县政府安排一定资金并联合相关部门一起解决问题。
随后,记者也找到龙城街道水利站站长赖锦祥了解情况。赖锦祥也表示因资金问题、涉及部门多、手续繁琐,需协调多部门开展联合治理工作。
最后,在县水务局出具的答复意见上,记者看到县水务局建议“县财政适时安排一定资金逐步完善城乡内涝问题;加强宣传,共同维护县城周边水利设施,严禁在渠道乱堆乱放;及时进行清疏淤泥;设立专人管理,发现乱堆乱放及时制止”。(沈知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