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禁养区内养猪场占全县近三成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农业生产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禁养区内养猪场占全县近三成

转载 2012/10/23 20:38:4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愉悦龙门网 作者:新龙门增刊 383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某生猪养殖场环境恶劣。

  
              生猪排泄粪便直接排入小水塘

    我县位于珠三角地区的东北部,有着“北回归线上的绿洲”之美誉的南昆山空气负离子含量多,地表水丰富,水质达国家一、二级饮用水标准,温泉带绵延50公里。我县将发展功能定位为“珠三角生态花园”,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志晖在解析未来发展蓝图时表示,打造珠三角生态花园有两层含义:一是龙门生态环境质量始终在珠三角保持领先优势;二是生态型产业发展要在珠三角形成竞争力。因此,生态环境是龙门参与区域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是龙门的生命线。

    然而,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却有一些与我县保护生态环境背道而驰的不和谐音符出现。比如一些缺乏环保审批、无防疫措施等行业规范的散乱小生猪养殖场,其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突显。

生猪养殖污染大惹众怒

    9月21日,许志晖在龙华镇接待党员群众时,当地群众普遍反映迳口村某养猪场污染水源,散发臭味影响村民生活。

    与此同时,在近几个月的时间里,愉悦龙门网的网络问政也接到了较多网友对于养猪场的投诉。9月29日,网友“123”说,“请问建设养猪场(100头以上)是否能建在村里?离村民居住不到500米,异味非常大!希望县有关部门给予回复,并查实(香溪廖村)养猪场一事,自建以来异味不断,严重影响村民身体健康!”网友“游客+”说,“整个黄金周,永汉地区、油田地域,充满猪屎味,庄加庄入住客人后不断有客人退房。经了解,庄加庄、庄上庄和永汉镇,每天都被猪屎味笼罩着,特别是庄加庄,恶臭难闻,有损健康,好人都会住坏。”网友“正义”投诉说,“永汉镇油田何屋村山塘建有两个猪场,养有几百头猪,对水源及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对附近的作物影响也十分严重,希望贵局尽快依法处理。”

    针对这些问题,许志晖表示,群众反映的问题暴露了我县对于当前外地在减少猪场,大量养猪户进入龙门的态势应对是不够的。他要求,有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问题,对全县养猪户进行摸底调查,要从解决地方问题下手,为下来全县的规范管理进行探路。

禁养区内养猪场占全县近三成

    据了解,根据相关环保和禽畜养殖条例,县政府制订出台了《龙门县生猪生产发展总体规划和布局》,原则界定了禁养区、限养区和非禁养区。其中禁养区包括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县城和各镇中心区、工业区等人口集中活动区。

    据县畜牧部门调整统计,目前我县50头以上猪场总数460个,总存栏数125469头。其中,禁养区场数121个。县畜牧部门表示,当前我县养猪场普遍存在猪场规模小、投入小、环境卫生条件差等问题。其次是生产设施简陋。猪场在选址、建筑设计、生产设备等方面缺乏基本的动物防疫条件。只有简陋的猪栏,没有污水处理设施设备,极易造成环境污染。禁养区猪场养殖规模在存栏数50至300头之间,条件比较简陋,设施设备不完善,未达到环保及动物防疫条件要求,未申领相关证照。三是养殖观念落后。由于对养猪业发展形势和生产技术的进步缺乏了解,往往凭传统经验和部分从他处学来的所谓“经验”就盲目进行养殖生产,防疫不足,消毒跟不上。此外,近年来周边地区开展清拆养猪场,导致向我县迁移,100头的猪栏只需150多平方米,搭建简易猪栏只需一至两天时间,造成监管难度大。

    且勿论限养区及非禁养区内养猪场状况如何,就禁养区内散小乱养猪场的背后,就关乎水源、空气、土壤的污染,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以少数人获得小利而损害了广大群众大利的行为。“我们所做的每项工作都必须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任。不能因为发展养猪业就牺牲自然生态环境、污染区域和流域环境,影响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副县长谢月明要求,各乡镇要切实提高对大型养猪场污染治理的认识,加大治理力度。要以群众反映意见大的养猪场作为重点整治对象,以抓好这批养猪场的搬迁或关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带动禁养区养殖污染治理。

多部门开展联合整治行动

    近日,谢月明率领县畜牧、环保、农业、环卫、房管等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组队前往麻榨、龙华、龙江、永汉等地,对当地禽畜禁养区内的养猪场开展联合治理工作。

    在麻榨镇大陂村委田心村小组,距离某生猪养殖场近400米的途中,记者即闻到弥漫在空气中的阵阵臭味,翻开路边杂草即可见一条暗渠内漆黑恶臭的脏水一直流向前方村庄,而渠边正是村民生产劳动的田地所在。到达养殖场内,记者发现,这个养殖生猪200多头的小型养殖场环境卫生恶劣,生猪排泄粪便未经任何处理即直接排入一个小水塘里,发出恶臭。面对执法人员盘问,江西籍的养猪户杨先生辩称其养猪场规模小、排污少,且收益不好,没有能力建设更多设施。

    县畜牧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养殖场距离居民区不足500米,且没有动物防疫合格证、没有环保审批、没有工商营业执照等任何许可证明,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根据动物防疫和畜牧等法律法规,执法人员现场向该猪场养殖者进行了宣传教育,并现场发出通知,责令其已存栏的生猪按常规出栏标准限定时间出栏,出栏后不准再养殖,不准新进猪苗,并进行关闭清理。

    据相关部门表示,下来我县对禁养区内传统养猪场逐步退出的同时,为养猪行业设立门槛,进一步规范限养区及非禁养区内生猪养殖管理,减少环境污染和动物疫情,营造高效、健康的生产环境。与此同时,我县还将大力发展标准化、现代化生猪养殖场,规范生猪养殖。(文/图 沈知尚 吴晋翔)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