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投入6000多万推动公共教育均等化
转载
于 2012/12/24 15:58:2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愉悦龙门网
作者:新龙门增刊
121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缩小区域和城乡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确保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意义重大。县委、县政府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优先安排保障资金,12个专题181项工作全部组织实施,实施率100%。其中,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公共交通、公共卫生、生态环保等专题涌现了不少亮点,本刊将对这些亮点进行报道,敬请垂注。
筹建县特殊学校促进教育公平
“小朋友,我们在家都要做些什么家务?”“扫地、拖地、擦桌子……”没等老师说完,小朋友们都抢着回答。这是记者在县特殊学校二年级看见的一幕。这个班的10多名特殊儿童正享受着正常儿童应有的教育机会。这一切都得益于我县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的推进,使县特殊学校能够在今年9月正式建成开学。“目前学校共招收了39名智障儿童。”县特殊学校副校长谭江帆说,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建成,解决了我县智障儿童不出本县,就近入学的实际困难。不少学生家长都激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让智障小孩也能够读上书,为他们今后融入社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建成是我县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的一个缩影。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我县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工作,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着力缩小城乡、区域、人群之间以及校际师资、设施的差距,达到覆盖面广、水平提升、差距缩小的目的,最大限度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据了解,今年我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中,公共教育任务34项,实施率100%,共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
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
从今年起,我县将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为农村小学每生每年不低于550元、初中每生每年不低于750元。这是我县为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采取的重要措施。这项政策的落实将大大改善我县农村地区学校因经费不足导致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落后和不足的处境。
据了解,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是保证中小学正常运转的必需经费。按照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的有关规定,中小学公用经费主要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和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开支,具体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取暖、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偿还债务等不属于公用经费开支范围的各类支出。
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读公办学校
解决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是我县推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一大亮点。我县实施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户籍子女统一学位规划、统一入学程序、统一学籍管理、统一成长指导,为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提供义务教育入学、转学和升学“一条龙”服务。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完成义务教育后,可根据本人意愿,在本县参加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并与户籍学生享受志愿填报、学校录取、学费缴交等方面的同等权利。目前,符合条件的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2000多人全部被安排入读就近的公办学校。
我县还高度重视弱势群体接受教育。2008年县政府为鼓励贫困学生就读高中教育,制定了困难学生的补助办法,对就读高中的低保家庭子女进行免收学杂费,对考上本科的低保家庭子女进行奖励。2008年至2011年我县共拨付近90万元扶持了448位低保家庭子女就读普通高中,拨付近7万元奖励了23位低保家庭子女就读本科院校。(旋海锋 谢 磊 郑志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