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31个省级贫困村全部完成文化广场建设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政府机关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31个省级贫困村全部完成文化广场建设

转载 2013/01/04 15:23:1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愉悦龙门网 作者:新龙门增刊 170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文化广场建成后,群众再也不用为没有场地跳舞健身而犯愁了。只要天气好,晚饭后准会有很多市民到这里跳舞健身,享受舞蹈带来的乐趣。”平陵镇文化广场附近某饭店工作人员姚梅娇指着新建的镇文化广场乐呵呵地对记者说,市民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饭店的生意也旺了起来。

    据了解,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区域发展“软实力”,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均等化。

建成覆盖全县行政村社区农家书屋

    公益性文化设施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是构建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工作,重点支持公益性文化设施实行免费开放,不断提升其公共服务能力,累计投入534万元全面建成覆盖全县行政村和社区的农家书屋178家,每年还计划投入60万元支持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投入50万元扶持10个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

    “以前,查阅往期的信息报刊资料要收10块钱,现在全免费,省钱又方便。”今年77岁高龄的罗老伯家住环城北路,是一个“书报迷”,每天早上都要花上1个多小时读书看报,对县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赞不绝口。罗老伯说,他每天上午都会到图书馆看报纸,已经成了图书馆的常客了。

    据县图书馆负责人介绍,自2011年10月1日起,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政策以来,到图书馆办理借书证的人比以往多了,进馆人数也多了,对象也多了。

投入2000多万元建镇村文化广场

    今年8月,投资800多万元、占地1.6万平方米的平陵镇文体广场正式投入使用,成为附近群众休闲健身又一好去处。“自文体广场投入使用以来,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体生活,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大幅下降,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大大拉近了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距离。”平陵镇党委负责人介绍说。

    镇村文化广场建设工作是我县推进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均等化的亮点之一。目前,我县平陵、麻榨、龙华、龙田4个镇级文化广场已建成,龙潭和南昆山的文体广场在建当中;31个省级贫困村、7个行政村村级文体广场已建成,另有15个行政村文体广场建设也已正式动工,累计投入资金超过2000万元。

    “传统的农闲期,农村容易出现文化短腿现象,滋生赌博、喝酒等不良习气,容易给农村带来不稳定因素。”县文广新局负责人说,很多村都想通过建文化广场来弥补农村文化短缺问题。据了解,为加强对基层文化活动的指导,我县组织举办了“百姓艺术健康舞培训班”、“群众广场排舞骨干人员培训班”等针对文化广场活动开展的公益培训,务求通过文化骨干的带动,将公共文化服务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体育惠民工程加快实施

    在天气适宜的早晨与傍晚,县城居民谢伯都会来到东较文化广场的门球场,和一帮老友打打门球。龙门体育馆的室外篮球场更是每天傍晚都“爆满”,“这里的体育设施很完善,还有地方停车,所以下班后就和朋友们到这里打打篮球。”在龙门体育馆的室外篮球场打球的市民钟平高兴地说。

    加快实施体育惠民工程也是我县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均等化工作的亮点。随着经济社会进入发展快车道,我县体育惠民工程加快实施,目前全县已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55个行政村全部安装有篮球架。

    据了解,一直以来,体育设施“僧多粥少”是困扰百姓日常健身的一大难题。社会力量的参与,成为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活动需求与有限的体育资源之间矛盾的有效手段。2010年6月至7月,第13届省运会期间,我县成功承办拳击、举重两项比赛项目。大型赛事的举办,使龙门出现了一批高水准的体育场馆。为避免大型体育场馆赛后成 “摆设”,我县通过举办大型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热情;同时,分时段免费向公众开放,每月10日、20日龙门县体育中心室外篮球场免费向市民开放,全民健身广场、田径场、网球场、乒乓球台则全天候免费为市民服务,更好地实现了体育惠民。(文/图 旋海锋 黄志辉)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