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大调研】创新农村社会管理重在“三真”
转载
于 2013/01/09 11:36:4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愉悦龙门网
作者:龙门县龙潭镇党委书记 肖文勇
103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近年来,龙潭镇注重通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服务“三农”工作,探索农村社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来促进社会管理,不断提高党在农村基层的社会管理能力,在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保障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真正重视起来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龙潭镇党委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做到真正重视起来,紧抓不放,主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拓展基层组织建设上下功夫。在巩固好原有的农村基层组织的基础上,把组织建设向新团体、新组织延伸和拓展,逐步形成党委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协助的社会管理模式。
二是在选好配强组织带头人上下功夫。去年,全镇通过村(居)换届选举,共有25名农村优秀人才新当选为村(居)委干部,其中,有6名新当选村(居)主任被培养成为村(居)党组织的负责人。此外,我们还建立了一支由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能手和外出务工人员共30人组成的农村社会管理后备干部队伍。
三是在加强教育培养上下功夫。近年来,充分运用“惠民讲师团”、远程教育和送科技下乡活动等形式,加强对党员队伍的学习教育,并延伸到户代表、农村致富能人和外出乡贤。
二、把“三农”工作真情服务起来
当前,“三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国家惠农政策得不到落实,或者落实中走了样的现象;各级组织的惠农活动重形式多、重实惠少;农村的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主要是做到“三个用好”。
一是用好惠农政策,让政策真受惠村民。我们实现了3个100%,即100%落实种粮直补,100%做到应保尽保;100%完成城乡养老任务。
二是用好惠农载体,让载体真受惠村民。贯彻落实4个省级贫困村扶贫“双到”工作,同时,通过“三家两站一室”的设立,使村民的诉求得到更好更快的解决。
三是用好农村资源,让资源真受惠村民。要有“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理念,让大量在城市务工的农村群体,把新观念、新技术、新信息等带回家乡,并和家乡的资源整合起来,推进农村发展。
三、把农村社会管理队伍真心关爱起来
农村社会管理队伍目前普遍存在官小事多、权少事大;苦活、累活多,压力大的现状,提拔交流的渠道窄,出现升迁无望的“天花板”现象。如何发挥好这支队伍的作用,我们主要在“三头”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是在政治上让大家有“奔头”。要让善于做群众工作,敢于承担责任的党员干部有更多的升迁机会。3年来,我们先后提拔重用了8名科级干部以及一大批的中层骨干。
二是在生活上让大家有“甜头”。对到农村一线担任社会管理工作组长职务的镇干部,除了在政治待遇有体现外,在经济待遇上也给予适当补贴。
三是在工作上让大家有“干头”。主要是要为承担农村社会管理者减压,简化考核,留下实实在在的“干货”,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又更好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文章有删减,未经其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