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龙门河百里文化生态走廊呼之欲出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龙门河百里文化生态走廊呼之欲出

转载 2013/03/14 20:41:2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愉悦龙门网 作者:惠州日报 146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记者从龙门县日前召开的四套班子联席会议上了解到,该县制订《龙门县落实惠州跻身全省发展第二梯队实施方案》。《方案》提出,通过采取构建四大产业体系、扩大内需、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扩大就业促进创业等举措,推动龙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我市跻身全省发展第二梯队作贡献。

    构建四大产业体系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今年力争突破100亿元

    《方案》提出,龙门将构建四大产业体系。在新型工业化方面,今年力争新增10家规模以上企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推动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将园区打造成以特色产业集群为依托的新型生态工业园。此外,加快发展传统产业,根据资源分布和现有基础,拟打造以龙潭、地派为中心的竹木深加工集群产业基地和以龙田、蓝田、麻榨、永汉为基地的食品饮料产业区。

    在生态旅游方面,今年将打造旅游项目精品,大力推进国华置业和中航科技等精品旅游项目建设;推动南昆山核心区域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地派温泉度假村创建五星级酒店;全面加快环南昆山森林温泉度假旅游产业园区建设,拟打造以“环县城文化经济圈”、“南昆山生态经济圈”和“沿龙门河两岸打造百里文化生态走廊”为主体的“两圈一廊”特色文化产业布局;加强特色农业与文化旅游业结合,发展乡村特色旅游。

    在农业现代化方面,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加强农业技术创新,积极培育和推广良种良法,重点对优质稻、蔬菜、柑桔、笋竹等进行技术改良,提高农产品质量。

    在新兴服务业方面,兴建各类文化娱乐、卫生保健、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服务设施,满足社区居民的服务性消费需求;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建立市民居家求助服务信息网络。

    扩大内需

    培育旅游文化休闲健康等消费热点

    在扩大内需方面,《方案》提出,要抓投资,根据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计划,以“谋划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专人负责,全力推进重点建设项目谋划、建设和储备工作。要抓消费,做好城镇商业布局规划,加快建设高端商贸企业、平价商店、市场等消费网点,培育旅游、文化、休闲、健康等消费热点,促进消费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同时,组织企业外出参展招商,不断拓展经贸合作平台,进一步提升龙门产品的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要抓出口,优化调整外资结构,重点吸引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将关键技术、关键设备生产能力向龙门转移。此外,调整出口结构,积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积极引导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

    优化发展环境

    力争2014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县城

    《方案》提出,计划分阶段重点推动大广、惠龙、仁深、汕湛高速(龙门段)建设,尽快打通中部乡镇通往惠城、北部乡镇通往广州的快速通道;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内交通网络、干线公路的同时,加快完成县内通乡、通村公路和站场建设,不断改善旅游景区景点尤其是南昆山旅游度假区交通条件。

    积极探索基础设施建设、市政维护、园林绿化和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模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市容环境、违法用地、违法建筑、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加快推进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确保2014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县城。

    加快城镇化进程

    形成以县城为龙头平陵永汉为“双翼”新格局

    《方案》提出,龙门县拟以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布局调整推进城镇化进程,打造以县城为龙头,平陵镇、永汉镇为“双翼”的三足鼎立新格局。

    一是以县城为核心,在不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旧城区居住环境的同时,依托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一类工业。重点推进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和县城东区开发建设,将园区打造成以特色产业集群为依托的新型工业园和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工业新城。二是发挥以平陵、龙江、龙华组成的东南部工业团原材料资源丰富的优势,在现有基础上建设新型建材工业基地,集聚规模效益,拓展新兴战略产业,成为全县的工业支撑点。三是以永汉和南昆山组成的西南旅游组团,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全力推动环南昆山森林温泉度假旅游产业园区建设,打造生态旅游及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平台。

    另外,北部乡镇要重点保护好生态,坚决不上污染工业。要结合发展特色生态专业镇,既要严格保护,更要充分利用经营好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竹木、药材种植加工等项目,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环保之路。

    公共服务均等化

    年内完成1210户农村困难户住房改造

    《方案》提出,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建设,推动村级幼儿园和住宅小区幼儿园建设。今年将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升级改造和镇级文化广场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乡镇医疗卫生设施,完成公立医院改革,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大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力度,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大力加强住房保障,今年内完成惠群居、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公租房建设;完成1210户农村低收入困难户住房改造;加快推进半岛翡翠、星晖南湾五期、汇龙小区、泰华苑等房地产项目建设。

    扩大就业

    农村富余劳动力力争每年转移就业逾1500人

    《方案》提出,建立健全就业创业促进体系,充分发挥投资和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促进和引导农村劳动者有序转移就业,力争每年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500人以上。鼓励支持各类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完善就业与再就业援助制度,优先安排符合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每年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00人以上。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