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龙城街道城西村春耕生产现场。
农民们利用机械插秧提高效率。
签订责任书。
3月28日,我县召开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暨春耕生产现场会。县领导许志晖、林洪、黄进锋、邱志彪、梁少文、谢月明、邓国平,县农业、水务、农机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及各乡镇分管领导等参加了会议。
记者从会议获悉,2012年,我县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幸福龙门”的核心任务,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力推动建设现代农业强县,实现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2012年,我县农业总产值27.21亿元,比2011年(下同)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860元,增长14.7%。投入“三农”资金7亿元,增长21%。
高速插秧机工作1小时可顶5人一天活
3月28日的龙门,春雨绵绵、春雷阵阵,如此天气却无阻农民们开展春耕生产的热情,反而抓住久旱逢甘霖的有利时机全力投入春耕春插工作。
在召开春耕生产现场会的龙城街道城西村水田里,轰鸣的机械作业声不绝于耳。循声望去,记者看到有的农民开着旋耕机翻整田地,有的农民则或开动着插秧机在平整好的水田里插下秧苗。
来自县直有关单位及全县各乡镇的农技专家、农机大户和周边群众等共80多人在水田旁参观了现代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场景。县领导许志晖、林洪还不时向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了解我县近年来的农田基本建设、水利建设、粮食生产农机化水平等情况。
据县农机局相关人员表示,我县从2010年开始正式向全县推广使用插秧机,到目前为止,共有插秧机202台,机械化插秧率占全县16%。作为全省的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县,我县连续两年被省农业厅评为全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先进单位,机插率比全省其他地区高4%。
记者发现,农民们驾驶着插秧机在水田里来回转动,不多时已经有几十行秧苗被整齐均匀地插在泥土里,机械插秧比人手插秧快多少?“现在使用的插秧机有两种,一种是用柴油驾驶的高速插秧机,一种是人手推动往前走的低速插秧机。高速插秧机每小时可插秧3至5亩,低速插秧机每小时可插秧1.5亩左右,而人手插秧每人每天只能插秧1亩。”县农机局向记者介绍说。如此算来,使用高速插秧机工作1小时可顶5人一天活。
据介绍,机械化插秧的好处不只工作速度快,更重要的是效率高。“机插秧苗分萼多且快,株数均匀,株距合适,能使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接受足够的光合作用,从而减少病虫害发生,能节约农药的施用次数和使用量。同时,水稻机插亩产可比人力插秧增收30至40公斤。”该名工作人员表示。
春耕、造林与防汛是当前三大重点任务
在随后召开的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中,记者获悉,2012年我县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幸福龙门”的核心任务,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力推动建设现代农业强县,实现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2012年,我县农业总产值27.21亿元,比2011年(下同)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860元,增长14.7%。全县粮食播种面积31.52万亩,比去年增加1.49万亩;总产10.59万吨,比增0.82万吨。投入“三农”资金7亿元,增长21%。
会议指出,2013年我县农业工作的目标任务是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全国“两会”精神;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中央和全省、全市农业农村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为根本,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民生水利、生态林业,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打造农业现代化发展平台。推进现代农业强县建设,力争农业总产值增长6%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
“我县要跟上惠州市进入‘广东发展第二梯队’的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基础的工作在农业农村,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也在农业农村。如果把城市和农村比作经济社会发展的两条腿,那么目前我们的农村发展还是一条短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志晖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总体要求,做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民生事业、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幸福乡村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
“春雨来临,正是开展春耕生产与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要动员广大群众抓紧时机办田插秧;抓好春季植树造林工作,完成今年的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任务。与此同时,要根据当前雨情做好全县各山塘水库的防汛除险工作,确保安全度汛。”许志晖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