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近期,天气反复无常,时雨时晴、时冷时热,不但人类对这样的天气感到厌烦,就连动物也感到无可奈何。这不,养在林下的小蜜蜂也对这天气没辙。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时不时地下着雨,小蜜蜂想要外出采蜜都难;好不容易下完雨了,树上的花却谢了。如此一来,勤劳的小蜜蜂无事可做,只能闷在“家”里吃喝拉撒。这可愁坏了蜂农叶步麟:蜜蜂闷在“家”里没活干,损失可大了。一来不产蜂蜜没收入了;二来还得专门买糖喂养它们;三来小蜜蜂还会闷出“温室病”。这可怎么办呀?
今春随雨水“流”走2吨荔枝蜜
春天到了,整片整片的荔枝花、龙眼花也开了。我县的养蜂人叶步麟带着他的130箱蜜蜂去到深圳、博罗等地,开始了今年的追花逐蜜之旅。但是,叶步麟却告诉记者说,今年3月至4月上旬以来,连续的阴雨天气让蜜蜂无法采蜜,蜂蜜产量减少了近2吨,损失近8万元。
4月15日,在龙城街道青溪村的某处山林中的养蜂场,记者见到已从博罗采蜜回来的蜂农叶步麟正在林下巡视蜂箱。叶步麟介绍说,他养殖了130箱中蜂,每箱有5至6行巢框。每年春、夏、冬三季他都会带着这些蜜蜂外出采蜜,今年春天的采蜜工作从3月10日开始,分别在深圳、博罗采了两次蜜,到4月中上旬就回来了。“从来都没遇过这样的天气,从3月20日开始连续不停地下雨,根本无法正常采蜜、打蜜(即用机器将蜂蜜取出)。”叶步麟告诉记者,下雨时蜜蜂无法外出,所以今春只打了两次荔枝蜜,共1500斤左右。
叶步麟从屋里倒出一杯蜂蜜请记者品尝,记者还是第一次喝没有兑温水的蜂蜜,“蜂蜜就是要这样喝才有味道!你尝尝看,这就是今春刚打出来的荔枝蜜,是最新鲜、最原汁原味的土蜂蜜。”叶步麟说。记者品尝了一下,满口的蜜香味果真是非常的清新甜蜜。叶步麟告诉记者,今春产的荔枝蜜全部都在深圳、博罗当地即产即卖了,只留下几十斤带回来给家人食用。
“下雨时蜜蜂闷在箱里不但不产蜜,还要买白糖来喂养,增加成本。”叶步麟表示,下雨时箱内蜜蜂也会增加致病的可能性,所以养蜂是完全靠天气吃饭的行业。
蜂农盼我县能多营造混合林增加蜜源
据县养蜂研究所所长林伟忠介绍,蜜蜂采蜜分为春、夏、冬三季,春天所采蜂蜜称为“荔枝蜜”,夏天采“乌桕蜜”,冬天采“鸭脚木蜜”。其中以冬天所采的“鸭脚木蜜”(俗称冬蜜)价值与价格最高,蜂场售价每斤35元。其次是“荔枝蜜”售价每斤20元。而“乌桕蜜”因含水分最多,价格低廉,每斤只售4元,一般只作为原料使用于青梅酒等酒类的酿制。
据了解,蜂蜜是蜜蜂通过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与蜜蜂自身分泌物结合后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物质,所以植物中的蜜源对于蜜蜂产量具有决定性作用。林伟忠表示,随着近10多年来山区的经济开发,通过毁林种植经济作物,自然生态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蜜蜂赖以生存的蜜源植物锐减60%,造成蜜蜂食物不足、蜂蜜产量下降等。与此同时,天气变化也是影响蜜源植物正常开花分泌花粉和花蜜的因素之一。“去年12月至今年1月是蜜蜂采冬蜜的日子,但是在这近两个月的采蜜期里却一直下雨,造成去年冬蜜失收,蜂农损失惨重。”他表示,今春荔枝蜜也因同样原因减产,蜂农的收入好不好就要靠今年冬天老天“赏脸”了。
“蜜源最好是混合林。近年来我县建设生态景观林带及创建森林城市而进行植树造林对蜂农来说是一件好事,能够增加植物蜜源、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所产出的蜂蜜质量自然好。”林伟忠表示,混合林是蜜源最丰富的,希望我县在种植秋枫、红花荷、樟树等林木的同时,多种植一些具有蜜源的是野桂花树和鸭脚木等树种,对我县蜂农大有益处。
(沈知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