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这几天,你有可能在路溪学校附近看到一群身穿蓝色T恤的年轻人,他们的衣服上印着“华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字样,向过往市民进行咨询调研,分发调查表。他们就是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12级新闻传播五支部龙门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队员。7月12日至7月18日,他们在龙江镇路溪学校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
“全方面的教学模式”贯穿整个支教活动
本次支教活动以“知识铸造幸福未来”为主题,发挥队员新闻传播学的专业优势,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理融于教学中,目的是激发龙门县路溪小学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据队员介绍,“全方面的教学模式”贯穿整个支教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作更多的可视化成果,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全方面”主要包括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希望把学生们对于除了学校课程之外的其他方面,例如舞蹈、体育方面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该实践队还开设了以“追求幸福未来”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以“团队合作”为基础的团队培训,增强学生们的团队意识;以“兴趣辅导”为原则的语数英基础课程,增设简笔画、音乐素养的训练等,进一步强化学生们的知识素养。
开展瑶族风俗“舞火狗”调查活动
实践队结合新闻传播学的专业优势,大力围绕龙门蓝田瑶族风俗“舞火狗”展开调研。实践队以“关注瑶族文化古韵,守护失落民族风俗”作为调研课题,以挖掘龙门县风俗进一步发展潜能,使其更好发挥社会文化传承职能为目的,以“调研为主,宣传为辅,帮教为支撑,实践为延伸和保障”作为原则,设计并开展相关的活动。
蓝田瑶族风俗“舞火狗”独特而又历史悠久,但却出现了正在逐渐衰落的危急情况,这引起了实践队对其守护情况的热切关注。实践队的调研小组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文献查询、实地考察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在调研过程中,调研小组也得到了龙门县新闻中心和蓝田瑶族文化中心的大力帮助,获取了大量文献资料;并在蓝田的实地考察中,得到了当地瑶族老人珍贵的口述资料。
调研小组探讨了“舞火狗”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象征和文化传承及其更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对文化的保护传承有了深刻的认识,表达了广大青年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热忱。队员们表示,保护传承并推广正在逐渐失落的“舞火狗”,是龙门县政府、蓝田瑶族自己人的责任,更是大众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