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课后,刘海鸿给学生们做辅读。
因手部肌肉萎缩愈发严重,刘海鸿备课时只能在课本做简单记号。
刘海鸿辅导儿子刘宇聪作业。
妻子张乙兰给刘海鸿按摩手部肌肉。
2月26日,龙门县龙田中学初一年级的教师办公室里,刘海鸿老师用左手托着右手用力地在小黑板上带点颤抖地板书。短短一行,刘海鸿却似用尽全身力气,脸胀红,写完还喘气。他告诉记者,一个小黑板加起来的字不到80个,却要书写一节课的时间。为了不耽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课前都要在小黑板上提前板书,有时候要课前准备3个小黑板。
2012年11月,从教20多年的地理老师刘海鸿先后到广州市的中山一院、省中医院接受检查均被诊断为肌肉萎缩侧索硬化症,两家医院的教授给出几乎一致的回答:此病患者又叫“渐冻人”,目前还没有特殊方法治疗,或者可以到民间寻求中医治疗以减缓病情恶化,注意运动,不建议继续教学。这种情况让刘海鸿非常震惊,认为辞去工作坐在家里养病就成了真正的病人。在县人民医院做护士的妻子张乙兰在哭过几个昼夜后支持他这想法,鼓励他要教学也要好好治病。“站在讲坛上跟学生们一起,感受他们的活力与成长,才体会到自己不只是个病人。”刘海鸿说,“也只有投入到工作中,自己才不会胡思乱想,才觉得生存有意义。”
“对比患癌症的,自己幸运多了”
“医生说,十万人中约有两三人患肌肉萎缩侧索硬化症。但对比那些得癌症的人,自己就幸运多了。”说起自己的病时,刘海鸿显得很平静,还笑称自己极具阿Q精神。2012年暑假,刘海鸿在打篮球时被球打到右手拇指,用跌打药酒搽了几天,发现没见效就找民间跌打医生诊治。“看了一个月后手指仍痛,只好听老婆话去县人民医院看骨科了。”刘海鸿说,检查发现右手拇指出现肌肉萎缩,建议到省级医院检查。
经中山一院神经外科门诊医生的多次检查,确诊为:肌肉萎缩侧索硬化症。医生告诉他,该病属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种,病因不明确,当前还没有特殊方法治疗,可用药物减缓病情。医生特别强调,要多运动,按病情分析并不适宜再教学。那时候的刘海鸿站在讲坛上提起粉笔写字时右手已倍感无力且颤抖,当他想和学生们说清楚时却无法开口,更感无奈。
刘海鸿回到家里上网搜索,对该病作了全面了解。“这种病也叫渐冻人症,目前无特殊方法治疗,患者肌肉萎缩多从远端部位即肢体开始,逐渐向心脏方向蔓延,病情严重时会出现肢体瘫痪,甚至发音及吞咽都出现困难。”刘海鸿谈起该病时如同医学专家,“当时从网上了解该病后也非常害怕,但平静下来想想,听医生的话积极治疗、多运动,顺其自然就是了,其他的想也没用。”
“请假去住院,给学校添麻烦也耽误学生”
确诊之后刘海鸿并没有将病马上详细告诉妻子,只说自己患的是运动神经元病。“当时听到运动神经元病,以为接受治疗并注意补充营养调理下神经就可以了。但后来发现,丈夫的整个右手,甚至左手都慢慢出现肌肉萎缩。”身为护士的妻子张乙兰觉得不对劲了,就专门请教了神经外科医生,该医生建议她丈夫到省的大医院接受住院治疗。
在中山一院门诊治疗期间,医生给刘海鸿推荐了一种专门治疗该病的进口药力如太,使用该药物药费每月4000多元,且药物并不是对所有的病人有疗效。考虑到该病的无特殊治疗方法和经济压力,刘海鸿只使用了医生推荐的普通药物。吃药期间,刘海鸿明显感觉到身体肌束颤动。
虽然妻子三番五次劝他到省大医院住院,但刘海鸿还是拖到了2013年暑假才去省中医院。“上课期间请假住院不是简单的一回事,学校要找人顶课,学生换了新老师上课也不适应,给学校添麻烦也耽误了学生。况且自己的病也不是一看就马上见效的。”刘海鸿说。在省中医院住院两周接受全面检查和住院后,答案和中山一院的一样:无特殊方法治疗,可到民间中医寻求治疗,不建议继续教学。
出院后,经四处打听,刘海鸿不定期到本县龙江镇接受某中医的治疗,每月的医药费也将近4000元。刘海鸿说,接受该中医治疗后没有明显感到身体肌束颤动,但还是阻挡不住病情恶化,右腿都出现了肌肉萎缩,原来骑摩托车上班的他早已改为用自行车。
已经安排顶课教师但从未要求顶课
谈到得病后教学的变化,刘海鸿说是时间花多了,但却急不来。除了课前准备小黑板要花大量时间外,因为不能用手执笔备课,课前脑海里却要记住讲课的思路,备课时间比往日多用了近一半。另外,改作业的时间也相当于往常的好几倍。“往常觉得特简单的事情,现在却觉得特艰难了。像老师给学生打分写个‘8’字和‘9’字再简单不过了,现在觉得写这两个字最难了,要用左手推着右手转圈。”刘海鸿说。
在坚持给学生上课的同时,刘海鸿除了定期到龙江镇看中医外,还每天提前起床爬楼梯,课余时间用手捏软球做康复运动。考虑到他的情况,学校把他的课程都调整到下午,让他在早上去看病,并安排副校长廖锦文随时顶他的岗位或补上他缺下的课程。“刘老师为人随和,平易近人。知道他得病后学校安排他做其他校内工作,他也没接受仍坚持上课。一年多了,他都没缺过课,我也没帮他顶过一节课。而且得病后他还坚持到学校上晚自修给学生辅导作业,近两学期病情严重了才听我们的劝导不上晚自修。”廖锦文说,刘海鸿所教班级的地理成绩也高于县城地区学校的平均水平。
刘海鸿向记者透露,他现在已经能感受到自己身体一周不如一周。“或许有一天我身体的活动能力到了连自理都不能完成的地步。”刘海鸿说,“但现在我能做的就是乐观面对,好好地给学生上课。别想太多,我现在就想教好每一节课。”
■对话妻子
婚后19年从未吵架
记者:兰姐,丈夫在您的心目中是怎样的?
张乙兰:算得上是老实、听话的好丈夫吧。我们结婚到现在19个年头了,但从没吵过架。平日在家里丈夫除了辅导儿子作业外,还帮忙晾衣服、叠衣服、拖地等。不过现在什么家务活也不让他做了,春节前几天他独自在家里为花草摘枯叶不小心还摔了一跤,现在想想都后怕。
记者:对于丈夫坚持教学,您是怎样看待的?
张乙兰:手脚不灵骑车到学校上课难免不担心,但总不能让他一天到晚呆在家,人也会闷坏的。只要他好好治病,他做什么我都支持。况且学校同事也特别关心他,下雨天时开汽车上班的同事还会到我们家接他到学校上课。
■对话同事
学生写字条鼓励刘海鸿
记者:黄老师,您觉得患病后的刘老师会有很大变化吗?
黄捷开:这个倒没有觉得有什么大的变化。许多我们一起共事多年的老师都会感慨:一线老师面临着教学等方面的压力,而且得病后又会有其他的压力,但却从没听到过刘老师在办公室里向我们抱怨些什么或者是叹气。
我将刘老师右手不能写字但仍然坚持上课的事迹在班会课上向同学们讲,以鼓励同学们要向刘老师学习,学习他乐观积极面对困难的精神。几名同学听后也感动得热泪盈眶,课后还写了字条感谢和鼓励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