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廖信道正在翻看芥菜。
龙田镇王宾村村民廖信道种植柑桔近20年,家里共种植了贡柑、春甜桔、年桔等柑桔品种1000多亩,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种果大户。每年柑桔成熟时,廖信道都会携家带眷齐齐北上京城等地卖柑桔。据其介绍,其销售的品牌贡柑等在北京等地也颇有名气。这样一位种果大户,本应忙着卖柑桔、管理果园等事务,然而,近段时间以来,亲戚朋友都说廖信道“不务正业”,放着好好的柑桔不卖跑去卖菜。这是为何?记者近日专门去王宾村拜访了这位奇特的种果大户。
为解民忧兼职卖芥菜
在王宾村见到廖信道时,他正蹲在田里看着什么,并不时翻弄着田地里一行行被薄膜覆盖着的物品。走进一瞧,却是一些晒得半干的腌制菜。难道这些就是廖信道要卖的菜吗?
“这些菜是我县农民冬种的苞心芥菜王,我把这些菜收购回来加工成梅菜干再拿出去卖。”廖信道说,这些就是他要卖的菜,他给起了个商品名叫做“芥菜王 梅菜干”。
柑桔和芥菜虽说同是农作物,然而近20年来都是与柑桔打交道的农民为何会突然卖起芥菜来?对于亲友说其“不务正业”,廖信道显得挺委屈。“我并不是真的不务正业,而是看到去年我县农民冬种的芥菜销售非常困难,农民们叫苦不迭,我看着也揪心。于是就想着能否利用我现有的销售柑桔的各种渠道去帮助农民卖菜。”廖信道表示。
廖信道告诉记者,2013年12月,朋友的一通来电让其正式立下了帮助农民销售芥菜的决心。“去年12月,我还在北京卖柑桔,朋友打电话来闲聊时说到我县冬种的芥菜才卖几分钱,而且很多芥菜成熟了却还在田地里无人收购。我也是一个地道的农民,知道农民辛苦劳作却得不到应有回报是非常难受的。所以当我听到这个消息后就下定决心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农民卖芥菜。”廖信道说。
偷师学习芥菜加工技术
鲜芥菜销售价格低,市场也几近饱和。该如何做才能帮助农民把芥菜销售出去又可获得一定经济效益?经过几番琢磨和考察,廖信道决定将芥菜腌制加工成梅菜干后再行销售,这样一来,既能卖得比鲜菜价格高,保存时间也较长。
有了这个想法后,廖信道立即从北京赶回龙门,到处拜访有芥菜加工经验的作坊和民间老师傅。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学习,廖信道掌握和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芥菜加工技术,并于2014年1月向农户收购了15万斤芥菜加工制作成梅菜干销售。
打灶炉为芥菜去青、建池腌芥菜去涩、阳光下翻晒菜干等等,廖信道对于制作梅菜干的每一道工序都认真仔细地参与其中。
“做任何事情首先要过自己的良心关,食品安全更要如此。做出来的产品质量好、食用安全才能去做推介销售。”廖信道表示,第一次从事芥菜加工,他对每一个环节都亲自把关,务求把质量做到最好。从腌制盐的选择、梅菜干成品的包装袋和产品标识制作设计,再到梅菜干食用时所需泡制的时间验证等等,他都是亲力亲为。
认真努力的付出有了回报。2月下旬,在广州市拥有63家连锁超市的私人企业主找上了廖信道,与他签下了合同,收购梅菜干供往63家连锁超市的销售柜台。“第一批1500斤的梅菜干现在已在这些超市上柜销售。惠州、北京等地的销售渠道也在进一步洽淡中,所以现在我生产的近2万斤梅菜干销路基本不成问题。”廖信道说。
今年冬预计收购200万斤芥菜
把芥菜腌制加工后再销售是我县冬种芥菜销售的一条重要出路。廖信道介绍,目前掌握的芥菜加工技术已基本成熟,销路也愈加稳定。下来,他计划利用现有的合作社资源和条件,扩大芥菜加工销售。“今年冬季,我打算收购200万斤鲜芥菜进行加工销售。既帮助农民解决销售出路问题,又为自己增加一条收入渠道。”廖信道说,受去年冬种芥菜销售形势影响,估计我县今年冬种芥菜面积会有所减少。“今年冬我打算培育5亩芥菜苗用于货源储备。如果有农民愿意种植,我就免费提供种苗、肥料和农药给他们种,成熟后再以一定价格回收。如果农民不愿意种植我就自己雇用工人来种,就是要确保梅菜干的供货量。”廖信道说道。
“为了让卖菜事业走得更远,我打算为自己生产的梅菜干申请注册商标,同时以合作社的形式发展,扩大销售量。”目前,胆大心细的廖信道的卖菜事业已闯出了一条新路子,同时也有了自己的一番长远打算。(沈知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