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龙门柑橘攻坚战合力仗剑战胜柑橘黄龙病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农业生产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龙门柑橘攻坚战合力仗剑战胜柑橘黄龙病

转载 2014/06/23 16:55:37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东江传媒网 作者:龙门视窗 269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在果园四周种上防护林,防止木虱飞入。 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魏云鹤 摄

  “如果抽查合格,6月中下旬第一批脱毒年桔苗就可以销售了。”龙门县水果办业务股股长旋灿华说。龙门县2007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年桔之乡”称号,年桔种植面积最高峰达到18.8万亩,总产量23万吨。近年来,龙门年桔备受黄龙病困扰,种植面积减少至16万多亩,产量降至16.8万吨。

  为了防控黄龙病,由龙门县政府出资,龙门县农业部门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合作,建立了两个培育脱毒年桔苗的基地,从源头上控制柑橘黄龙病扩散蔓延。这一批脱毒年桔苗,寄托着龙门县农业技术人员的极大希望,“我们希望借助土地轮作和栽种脱毒年桔苗,擦亮‘中国年桔之乡’金字招牌。”

  1

  一位果农的担忧

  柑橘树挂果累累但不敢掉以轻心,打药减少木虱数量

  4月底,龙门县最后一批年桔销售出去了,今年龙门县年桔产值6.5亿元。龙门年桔成了该县名副其实的水果支柱产业。今年年桔平均收购价在2.5~2.6元/公斤,有些甚至卖到3元以上。然而收购价走高是由于受黄龙病影响减产所致。

  在龙门县龙城街道一个果场里,墨绿的树叶之间,挂有大小不一的墨绿色年桔。“现在是年桔幼果期,年桔成熟期是在明年2月份,龙门果农一般是春节后才销售年桔。春节后水果品种较少,能卖个好价钱。”旋灿华说。

  果场主人叫唐炳标,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就种柑橘。以前在深圳一个果场种了15年柑橘,果园产量一直很高,60亩的果园柑橘年产量达到27万公斤。而且,15年来,他的柑橘园没有出现黄龙病,后来合同到期,果园被征收,他就到了龙门县栽种柑橘。

  2008年种下的柑橘树如今挂果累累,唐炳标不敢掉以轻心,现在得打药施肥。“柑橘果苗最重要,我栽种的果苗是在广东省农科院购买的脱毒苗。”他说,虽然脱毒果苗较贵,但果树患病几率会比较小。

  每个季度,唐炳标都会常规性杀虫,只有果实成熟时,他才不喷杀虫药。他知道,木虱是柑橘黄龙病惟一的田间传播媒介,他常常检测果场里的木虱数量,“喷了杀虫药,木虱数量就会减少。”让唐炳标担心的是,如果附近果场的木虱多,遇到刮风时,木虱就有可能随风飘到他的果场,果场有可能也会出现黄龙病,“只有勤打药来消灭木虱。”

  2

  柑橘染病情况

  果树染病面积不断扩大,柑橘产量减3成

  龙门县的柑橘是上世纪80年代初在龙华镇开始大面积种植,当地农民见种柑橘收益不错,开始逐步扩大种植面积,到了2007年,柑橘种植面积达到29万多亩,其中年桔种植面积达到18万多亩。

  从2006年起,龙门县为了推广龙门年桔,由龙门县农业局、质监局、农技推广中心联合组织申报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保护认证。2007年11月2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 《关于批准对龙门年桔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07年第169号),“龙门年桔”从此成为受国家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

  2007年7月10日,龙门县政府向中国经济林协会申报“中国年桔之乡”,专家组到龙门县实地考察,认为龙门县符合“中国年桔之乡”的各项要求:种植历史悠久,面积和产量为全国之最,有年桔生产地方标准,有自主品牌,有无公害生产基地等等。当年8月中旬,龙门县被授予“中国年桔之乡”称号。

  有了这些称号,柑橘销路更好,农民栽种年桔的积极性更高了,每年年桔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或许是购买果苗时没经验,或许是贪便宜,不少农民购买私人繁种苗木,加上农民普遍扩大种植面积,忽视了柑橘病虫害的综合治理,留下了隐患。龙门县一些柑橘患上了黄龙病,且感染面积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当前龙门县感染黄龙病的果树约有3成,柑橘产量比出现黄龙病现象前减少约3成。

  3

  治理三板斧

  病树发现一棵砍一棵,砍伐前先喷农药

  柑橘黄龙病主要通过带病苗木、接穗、木虱传播,柑橘木虱一旦获得病源后,能终身传毒。

  要控制柑橘黄龙病扩散蔓延,首先要切断传染源:砍掉患病果树。旋灿华说,感染黄龙病的树要发现一棵砍一棵,才能把疫病灾害降到最低。木虱寄生在柑橘树的树皮和木质之间的韧皮部,当柑橘树被砍掉后,木虱没有了寄主,也就会死掉。

  旋灿华说,砍伐前要先喷洒农药,杀死木虱。如果不先喷农药,一旦砍树,木虱会趁机飞到其他无病果树上。年桔树砍下来后晒干,然后烧掉,这样才能彻底消灭木虱。还要在病株果穴撒施石灰消毒,第二年才可补种其他经济作物。由于挖年桔树的树根很费劲,当地农业部门通过试验,也有了一个简单方法:在树根上喷洒一些除草剂,覆盖上黑色薄膜。半年后年桔树的树根就会腐烂,就很容易挖掉了。患病的年桔树根挖掉后,可轮作其他水果或农作物。

  栽种脱毒年桔苗,果园四周种防护林

  选用脱毒苗木是减少黄龙病的一个主要措施。龙门县农业部门向农户推广脱毒年桔苗,并对购买脱毒年桔苗的农户进行补贴。

  旋灿华表示,新种脱毒苗前最好先在果园四周种上防护林,防止木虱飞入。如果单种脱毒苗,不种防护林,附近的果场一样会把木虱传过来。柑橘木虱一般不会穿过绵密的树林,果农可在果场周围种植大蕉等作物作为防护林。

  据了解,龙门县农业部门正在全力培育脱毒年桔苗,估计2015年可培育脱毒年桔苗超过百万株,可满足龙门县果农的需求。

  粉蕉等水果轮作,防控柑橘黄龙病

  从理论上来说,同一块地,轮作种了3年粉蕉后,这块地应该就没有木虱了,也就可以再种年桔。粉蕉与柑橘轮作,能有效防控柑橘黄龙病发生。为保障农民收入,当地农业部门将粉蕉作为首选轮作品种,也建议果农发展火龙果、杨桃等水果。

  旋灿华说,粉蕉收购价较高,每公斤约6元,一亩地可种110棵粉蕉,每棵可收获20公斤,经济价值较高。由于龙门县冬季会出现霜冻,可能会将粉蕉冻坏,龙门县农业部门通过试验,已解决了粉蕉安全度过霜冻的问题。“粉蕉从种植到收获需14~18个月,跨年度收获。因此,在有霜冻地区种植粉蕉,要注意种植时间,避开霜冻期孕蕾、抽蕾,确保霜冻到来之前采收,才能获得高产。按多年经验,龙门县栽培粉蕉,最好在5~6月份种植,次年8~11月收获,此时不但产量高,而且适逢国庆、中秋、重阳三节上市,售价高,需求量大。”

  旋灿华说,目前龙门县粉(香)蕉种植面积达5.7万亩,是一项继柑橘之后的重要农业收入来源,单项产值超5亿元。

  旋灿华表示,今年有3位轮作种了3年粉蕉的果农,已预订了脱毒果苗,计划收获完粉蕉后,就种上年桔。还有一户农户的果园出现了黄龙病,年桔树被砍后,轮作种了一年粉蕉,今年,这位农户挖了很多塘泥,堆放到耕地上,改良土壤后准备种年桔。只轮作一年粉蕉就种年桔,能否成功?旋灿华心里也没底。他请教过省里专家,但没有答案。“如果成功,估计明年有更多果农会种上脱毒年桔苗。”

  “如果轮作的土地能成功种回年桔,估计以后每年龙门新栽种年桔的面积有1万亩左右,龙门年桔这个品牌就能世世代代传下去。”旋灿华说。

  4

  阻碍

  部分农户不愿砍病树

  在治理黄龙病过程中,龙门县农业部门也遇到了头痛的问题:由于一些果农栽种年桔面积不大,当柑橘患上黄龙病时,他们不愿砍伐病树,而是任其自生自灭,因此这些病树成了木虱寄居地,给其他未感染黄龙病的果场带来严重威胁。

  旋灿华说,砍一亩果树约需500元,要是农民不愿意砍患病果树,农业部门也不能采取强制性措施,“为了龙门县年桔的健康发展,应动员群众把全县患上黄龙病的柑橘树及时砍除,以免病菌扩散。”

  人大代表建议

  适当补贴砍伐患病柑橘树果农

  惠州市人大代表、龙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余罗英,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预防工作已有30多年。她表示,防控柑橘黄龙病,要以预防为主。砍掉患病柑橘树,切断传染源,消灭木虱,加强对柑橘苗的检疫,普及果农栽种脱毒柑橘苗。

  目前,果农购买脱毒柑橘苗时政府有适当补贴,余罗英认为,如果在砍伐患病柑橘树方面,政府给予果农适当的补贴,可能会促进果农主动砍伐患病柑橘树。

  相关链接

  黄龙病是柑橘“癌症”

  柑橘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中威胁最大、危害最重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被称为柑橘的“癌症”。该病可通过苗木、接穗和柑橘木虱传播,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果树得病后可在1~3年内丧失结果能力,直至枯死,至今仍没有能抵抗这种病毒的柑橘品种出现。

  本组文字 本报记者朱如丹通讯员郭 敏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