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据龙门县文广新局副局长段粤川介绍,龙门县唱民歌的习俗早在400多年前的明代中期就开始流传,该县各乡镇都有自己的民歌。龙门民歌大致分为龙门话语系的本地民歌、客家方言的客家民歌及流传于蓝田瑶族乡的瑶族民歌这3类。而瑶族民歌是相对汉族民歌而言比较古老的一种民歌,其多为男女对唱的情歌,曲调有分二音、三音、四音,歌词中有不少是即兴自编的句子或段子,更多的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记者从龙门县文广新局了解到,当地政府非常重视保护传统文化。为了能更好地将瑶族民歌传承下来,该局相关负责人多次到当地走访考察,并把收集到的民间歌曲进行整理、录音。1987年,自成立蓝田瑶族乡起,龙门县文化部门便安排蓝田民族中学把瑶族民歌和 “舞火狗”的唱词教学穿插在音乐课程中,此外还在学校成立了“舞火狗”队。2003年,该局编排的歌舞《织嫁衣》吸收了大量瑶族民间音乐元素,通过民间习俗的方式表现了勤劳节俭的瑶家妇女形象。该舞蹈呈现出的民族特色让人眼前一亮,在广东省第二届岭南舞蹈大赛中荣获优秀奖,是众多作品中唯一县级单位报送的作品。“龙门县的文化资源比较丰富,我们希望通过努力,把挖掘到的精华部分组合在一起,推出更多有特色的作品,加深市民对我们当地文化的认识。同时,也希望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传承传统文化的队伍中来。”段粤川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