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永汉镇合口村村民集资修古宅 专家点赞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永汉镇合口村村民集资修古宅 专家点赞

转载 龙门视窗2014/10/19 13:26:4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龙门视窗 8747 阅读 0 评论 4 点赞


村民的喜庆活动,给古围屋增添了生机。

  日前,当广东省古村落考察专家们来到龙门县永汉镇合口村时,被依山而建、建筑宏伟的合口围所吸引。当获悉古围屋因为今年5月一场洪水受损,村民集资维修后,专家们纷纷对村民的文物保护意识点赞。现场,专家还对古建筑的维修和保护提出了建议。

  当年人口增多,一个围村设两个祠堂

  合口围是龙门、增城一带张氏宗族最早的发源地。据史料记载,明代景泰年间,合口围的张氏先祖迁居增城,后迁徙到现在的永汉镇合口村,修建了合口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建村史。由于年代久远,原先不少建筑被毁,现存大部分是历代在原址基础上加以修缮的,大多是清代建筑。

  合口围是广府式围屋,建筑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整个古村落具有很强的防御性。祠堂背后有高高的后龙山阻隔,村中有炮楼,正前方有坚固的围墙,同时四面环水的设计也大大保护了村落。合口围基本布局很完整,祠堂有3进,具有广府文化的特点。围中古建筑保存了很多历史符号,如原汁原味的金玉满堂瓦当,内容丰富的精美木雕。

  特别的是,合口围有两座祠堂,一座叫上祠堂,另一座叫下祠堂。这是以前村子人口增多,分家所致,最早的祠堂被称为下祠堂。下祠堂始建于明代中期,后经历年多次翻修。墙脚用红砂岩修筑,青砖铺到顶。屋檐下的封檐板有精美的木雕。祠堂最显眼处,悬挂着一块写着“文化室”的木匾。仔细一看,木匾上写着“同治贰年重修”的字样。村民说,这块牌匾原本刻有“崇本堂”3个字,文革期间为了保护这块牌匾,就在“崇本堂”上面写上“文化室”。

  今年5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涌至合口围,下祠堂经过浸泡显得有些破旧,但门前的几副对联和4个大红双喜让祠堂呈现勃勃生机。村民说,村里有张氏族人结婚,都要在祠堂的大门贴上对联和双喜字。 


精美壁画吸引龙门农民画家写生

  合口围有两间书室——南庄书室和智超书室,是原来合口围孩子读书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在智超书室建起了学校,南庄书室于是空置了下来。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学校搬走了,智超书室成了村民祭祖、摆宴席的活动场所。据了解,最高峰时合口围曾住有六七百人。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村民陆续在围外修建新房,随之也陆续搬离了合口围。2009年,最后一批村民搬离合口围。每年重阳节,身处各地的张氏后人都会回到合口围的祠堂祭祖,这个习俗已经延续数百年。大伙聚在智超书室吃饭、聊家常,增加族人之间的凝聚力。

  当时成为民居的南庄书室,门框上写有“仁”、“居”二字。“‘仁’字写在一条鳌身上,可能有独占鳌头的寓意;‘居’字由一只蝙蝠叼起,寓意着这里是一块福地。孩子们在这块福地学习,可以独占鳌头。由此可见,修建此栋房屋的人用心良苦。”一位村民说。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孝祥对南庄书室大门上的封檐板精美木雕特别感兴趣。一块长条形的木板中间雕刻着“鸟、革、翚、飞”几个字。唐孝祥介绍,这几个字来自《诗经·小雅·斯干》:“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意思是如同鸟儿张开双翼,如同锦鸡展翅飞翔。这几个字一来是形容建筑物宏伟、村子环境优美;二来是希望张氏子弟能像鸟儿一样,展翅高飞,飞黄腾达。

  合口围里留下了很多精美的壁画,成为龙门农民画家的灵感来源。不少龙门农民画家经常到合口村及附近的古村落写生,从中吸取艺术营养,创作出题材和风格各异的精美农民画。 


 
专家提醒保护好凌云塔遗址

  合口围位于永汉河与增江的交汇处,古称“峡口”。当年因为靠江,船运发达,不少货物在合口围的码头转运货物,张氏族人因此富裕起来。之后随着陆运发展,合口围的水运停运,村民才以农业为主。

  也是因为合口围靠近江河,河水上涨时,村子被水淹了好几次。村民在祠堂的墙壁和门框上记录下当时水位的情况:1968年6月,水位线到祠堂大门门框上面;2013年8月18日下午5时30分,洪水水位线到祠堂门槛的半人高处;今年5月中下旬的连续下暴雨,上游洪峰过大,造成永汉合口大堤80米决堤,合口村不幸被淹。在洪水中浸泡了几天,合口围一些房屋倒塌了。目前,村民筹集了资金,维修合口围的古建筑物。

  当得知村民筹集了维修资金时,在场的专家都很高兴。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办专家梁文伟认可道:合口围的村民保护古村落的意识很强,很难得。他特别提醒村干部,维修古建筑要“修旧如旧”,一些倒塌房屋内的明代或清代的青砖,可以重新利用起来,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把建筑物维修好。合口围的核心区,包括房屋和小巷,一定要清理干净,尽所能维修。梁文伟了解到合口围旁边还有一座凌云塔,据说当时的凌云塔有7层高,以前在永汉河上水运时,远远就能看到这座塔。现在虽然塔已经被拆,但塔基的遗址还在,梁文伟提醒一定要把塔基遗址周围的杂草、杂物清除掉,想办法把遗址保护好。

  相关链接 合口村有哪些习俗?

  正月十八做棚:在正月十八这天,合口村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里准备丰盛的佳肴美酒,邀请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这就是传统的“做棚节”。“做棚”的原意,据说是旧时村民在村里搭起一个棚子,请来戏班唱大戏,让亲朋好友共同欣赏并品尝佳肴美酒,度过愉快喜庆的新春节日。如今,永汉镇不少村落都保留有做棚节的风俗习惯。

  重阳祭祀:重阳是合口村村民祭祀祖先的节日,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合口村的村民会在农历九月初七、初八进行本村祭祖,初九则是每家每户自己祭祖,并保留从大到小、从远到近的拜祭顺序。每年重阳节,合口村村民男女老少650多人,还有增城、龙门麻榨、平陵、龙江、龙华等地的张氏族人回乡祭祖,在祠堂前聚餐,交流感情。

延伸阅读

  古建筑修旧如旧面临诸多困境

  去年,福建省泉州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整修引发网友关注,部分网友质疑用现代复制品取代原来文物、部分原有文物构件消失等问题。

  “我不认为开元寺的维修存在破坏文物的情况。除了因维修而不得不在拆卸过程中受损失的物件外,并没有把现有物件丢失或损坏。”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周俭认为,文物建筑上的附属物是否是文物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唐代的肯定是,明清的应该是,1985年的就不好说。因此,在文物修复中,对缺失或损坏的构件,往往按能够找到的最久远的依据来修复。在没有确切依据的情况下,按现状修复是更科学和合理的方法。

  出宝阳和道元法师介绍,“修旧如旧”实际上面临诸多困境。拿“剪瓷雕”工艺来说,这种技法兴于清代、流行于民国初年。而开元寺在经过几十次整修大修后,其实早已无法查证。所以“修旧如旧”最多只是恢复、延承有据可查的明末清初那次大修后的风格。其次,即便是明末清初遗传下来的风格,由于当时所采用的工艺、材料,包括技艺的传承人,多有失传甚至无处可找,只能用现代材料、现代技艺、现代工匠来进行维修,其实也早已大失过去的风味。

  业内人士表示,文物保护还应该关注对传统工艺、材料、传承人等进行保护、继承,否则“修旧如旧”只能是一句空谈。 (《人民日报》)

  他山之石

  如今行走在德国各地,人们仍四处都能看到古色古香的建筑。这主要靠的是德国人修旧如旧的本事。

  德国东部重要旅游城市德累斯顿是修旧如旧的一个范例。如今游客站在易北河边望着老城鳞次栉比、古色斑斑的建筑群,很难想象这里二战最后一年在盟军轰炸中几乎被夷为平地。茨温格宫、天主教宫廷教堂、森伯歌剧院等著名建筑都是战后几十年逐步重建的。

  能把德累斯顿老城修旧如旧,一方面是因为德国人重视保存古建筑的建筑资料和照片等;另一方面是因为德国对修旧如旧的技术很讲究。德国很多大学都设有古建筑修复及相关专业,学科体系庞大,支系复杂。比如就文物修复而言,就有文物复制、建筑物重建、喷漆以及镀金修复、画作修复、乐器修复等许多分支。

  传统欧洲建筑物外墙上通常有雕塑作为装饰,在破损严重的建筑物上,怎样恢复雕塑装饰是一个常见问题。在德国,解决这个问题,取模以及激光扫描是一项重要技术。修复专家通常会用特殊材料,比如硅胶,将受损的雕塑从外面包裹,待包裹物定型后取下作为修复的模型。柏林宫的雕塑复原采用的就是这种技术。通过激光扫描同样可以制作出等比例的雕塑模型。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