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年底接受创建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验收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龙门教育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年底接受创建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验收

转载 龙门视窗2014/11/28 15:59:3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龙门视窗 849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在乡镇文化站,常有村民读书充电。

  在县城,小朋友们节假日可以到龙门农民画创作中心欣赏、学习龙门农民画制作,陶冶情操;老年人每天下午可以到山歌故事堂表演,切磋歌艺。在农村,农技专家走家入户,常与村民聊聊农种技术,指导农民种植;年轻人在农家书屋里读书充电,拓宽致富道路……

  龙门在经济全面提速的同时,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继2011年建成广东省教育强县、2012年实现“镇镇皆强镇”之后,又创建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日前,龙门县召开创建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迎检工作会议,对推动社区教育活动实现常态化,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等作了具体部署,做好准备迎接年底省社区教育实验区验收。

  建县镇村三级社区教育网络

  “广场建设真美观,阿妹今日来祝贺,阿妹唱歌大家听,群众来到乐呵呵……”在一阵掌声中,刚刚唱完山歌的今年60岁的永汉镇新陂村村民何秀梅接受记者采访说,今年村里建起了广场,她一有空就来这里和姐妹们跳跳舞、唱唱歌,日子过得比以前更充实、更开心了。

  “现在村里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了,村民闲暇的时候都想多学点东西。”村民陈镜清开心地说,村综合文化广场还未建成时,晚上他要么看电视,要么打麻将,现在他每天吃完饭就到广场散步,看看村民自发组织表演的节目表演,不仅小孩子在台下跟着唱、跟着学,很多大人也现学现卖,村子里热热闹闹的,人的心情也好了。

  “近年来,在推进社区教育过程中,结合我县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要求,我们广泛开展了面向社区全体成员的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地满足社区全体成员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龙门县科技教育局副局长刘干昆说,龙门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社区教育摆在与基础教育同等重要位置,将社区教育纳入教育总体规划,近3年来,该县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本土优势,构建起县、镇(街道)、村(社区)3级社区教育网,形成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

  “我县现有社区教育学习中心1所,各镇街有社区学校1所,民办学习教育培训机构3个以及179个村(居)委社区教育学习站。”县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社教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县配有社区教育专职教师34人,兼职教师58人,负责社区教育各类培训。”该负责人说,目前该县各社区教育学校专职管理人员 (含教师),按当地镇人口万分之一定编配备。

  为进一步提高各社区居民综合素质,龙门县把社区教育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多渠道筹措社区教育经费。2011年~2013年,该县财政拨付554.48万元用于社区教育。按2013年该县常住人口31.5万人计算,县财政用于社区教育经费每年人均达到5.8元。




▲在永汉镇嘉义庄农民画培训基地,常有大人小孩围在画家跟前学习创作龙门农民画。

  每年近万名中小学生参与农民画培训

  “很多小朋友在假期都会到农民画创作中心跟老师学画画,有时一待就是一整天。还有不少‘大朋友’也会抽空到这里感受艺术气氛。每天晚上,创作中心工作室里都坐满了前来求学的群众。”县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带记者参观位于县城东较文化广场旁的农民画创作中心时介绍,龙门农民画在当地有着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大批群众利用业余时间自发到农民画创作中心学习农民画。

  “每到寒暑假,农民画创作中心都会联合全县各乡镇文化站和中小学校举办农民画辅导班或兴趣班,每年全县都有近万名中小学生参与农民画培训。”县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县有近百名知名农民画画家,有3000多名农民画爱好者参与农民画创作。广泛的群众参与为龙门农民画实现普及化、市场化、产业化夯实了人才基础。

  据介绍,龙门县目前正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建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社区教育特色,为促进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据了解,该县近年来还积极打造蓝田瑶族特色旅游文化和龙门年桔特色文化等,广受当地人和游客的赞赏和喜爱,群众学习特色文化之余,丰富了自己的日常生活,找到了致富道路,逐渐形成了“一社一品”的特色。

 

▲乐曲爱好者们相聚学习乐曲演奏。

  村民赞“金屋银屋不如农家书屋”

  日前,记者来到龙门县龙田镇邬村村小径移民村民小组农家书屋,闻到阵阵书香,几名村民正在专心致志地阅读农科种养方面的书籍。据悉,该村民小组在上级单位的帮助和支持下,在村民小组办公楼腾出空间建成农家书屋。

  村民杨伟标告诉记者,经过改造升级,农家书屋环境更加好了,每日吸引村里男女老少前来借书和阅读各种报刊。农闲时就有更多村民到书屋读书,村里形成了热爱读书的氛围,不少村民通过阅读农业种养科技书籍,科学种菜、科学养殖龙门三黄胡须鸡,寻找到致富的路子。

  据了解,该村民小组还利用书屋做起了“睦邻外交”,邀请邻村的青年到书屋看书读报,村里的年轻人相互比谁读的书多,村风大变样,“看书充电”成了村民们的口头禅,村民说“金屋银屋不如农家书屋”。

  刘干昆说,通过接受社区学习教育,有人学历得到了提高,找到了工作;有人利用掌握的实用技术,发了家致了富;有人改变了不良习惯,陶冶了情操。现在,每到傍晚,县城的东较文化广场、龙珠文化广场、青少年宫、塔山公园以及各乡镇文化广场上都有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蓬勃开展,社区变得更加和谐,也为龙门县创建全国文明县城打下了坚实基础。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黄宇翔 特约通讯员黄伟光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