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沙糖桔上市却滞销,急坏了王房均。本组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通讯员黄晓龙 摄
《东江时报》 记者侯县军
龙门县永汉镇莲塘村果农王房均栽种的150棵沙糖桔这一造结果1吨,却找不到销路。前日,龙门县档案局前往该扶贫挂点村开展帮扶活动时,了解到王房均的窘况后,决定联合龙门县日行一善公益协会,利用微信帮他销售沙糖桔。前晚和昨日,该局局长梁丽通用个人微信和局官方微信,成功卖出600箱桔子,有爱心人士还慷慨解囊,资助王房均及其读书的子女。
愁 沙糖桔产量少收购商不收购
前日,龙门县档案局工作人员到扶贫挂点村——永汉镇莲塘村开展帮扶工作,走家串户,了解贫困户的生活生产情况。
该村贫困户王房均,今年63岁,靠种桔子和耕田维持生活,栽种了150棵沙糖桔和130棵年桔。因年过花甲,他的手臂麻痹无力,干不了重活。他的妻子今年50岁,在村当卫生保洁员,每月工资1100元。王房均还有4个孩子外出读书,其中,两个女儿在读大专,还有一个女儿在镇上读高二,小儿子则在龙门县城上高中。
“一家人挤在两间40平方的瓦房里,居住条件之差让外人无法想象。”龙门县档案局局长梁丽通说,王房均的经济来源仅靠妻子的工资和卖桔子的收入,非常拮据,供小孩读书的钱平时都靠借钱,致债台高筑。但王房均很坚定地告诉帮扶人员,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把书读好。
眼下正是当地沙糖桔上市时节,但王房均家的沙糖桔因缺乏肥料资金和管理不善,今年产量只有一吨左右。“产量少,收购商的收购意愿不大,且价格不高。”沙糖桔卖不出,不摘下来又会坏在树上,这急坏了王房均。
王房均的家,异常逼仄和简陋。
赞 沙糖桔产量少收购商不收购
了解到王房均的家庭情况和窘况后,龙门县档案局决定利用网络销售来帮他解困,该局联同龙门县日行一善公益协会通过微信帮他销售沙糖桔,以箱为单位,用10斤装的纸箱来包装,每箱大概可装到八九市斤,每箱爱心价为50元,一吨(2000市斤)左右的产量大概能装到200箱。
前晚8时许,梁丽通在个人微信“上善若水”上发布文图并茂的“爱心沙糖桔微信销售解民困”消息,正式帮王房均网上卖桔子。梁丽通曾任龙门县旅游局局长2年多,曾利用微信推广龙门旅游资源,吸引众多“粉丝”。去年8月底转任龙门县档案局局长后,工作之余,依旧热衷与朋友微信交流。
让梁丽通意想不到的是,微信发出去后,在众多朋友圈和讨论群中转发,爱心沙糖桔订购数量节节攀升,当晚10时许就突破200箱,王房均的沙糖桔在短短4小时便被卖完。当晚,还有“粉丝”不断下订,整晚的订量达到250箱。
昨日上午,龙门县档案局官方微信“龙门档案”也发布“桔子红了,需要您爱心传递!”,继续卖桔子。梁丽通说,“虽然王房均的沙糖桔卖完了,但订单还在上升,我们决定将增多的订单,给其他有需要的贫困户。”
截至昨日晚上10时《东江时报》记者发稿时止,龙门县档案局已经帮贫困户卖出600箱沙糖桔。
喜 王房均子女获爱心资助
因沙糖桔皮比较薄,不能物流快递,龙门县档案局设了三个取货点,分别是龙门县城龙门日行一善爱心商店、博罗县城城市绿洲小区和惠州市江北富力·丽港中心国际公寓。“我们计划本周五去摘果,爱心人士本周六就可以将购买的沙糖桔拿到手。”
“帮扶单位如此卖力地帮助我,我真的由衷地感谢他们,同时也感谢每位爱心人士。”昨日,听闻自己的沙糖桔一下子卖光,王房均喜上眉梢,表示今年争取将桔子种得更甜,请爱心人士再品尝。
值得一提的是,微信卖桔子的过程中,王房均一家获得额外帮助。我市一名企业家刘先生通过龙门县档案局捐赠2000元给他解燃眉之急,同时表示要资助他的孩子,每人每年捐赠2000元,直至每个小孩完成学业为止。此外,龙门县日行一善公益协会的一名志愿者,以协会的名义,资助王房均在县城上高中的儿子每月的伙食费,直至上完高中。
局长微信义卖
部分内容:
今天到永汉镇莲塘村开展帮扶工作,联系户王房均63岁,一家7人,5个孩子,他因手臂麻痹无力干不了重活,妻子今年50岁,当保洁员,每月工资1100元,大女儿和二女儿在读大专,三女儿去年嫁人,四女儿在永汉读高二,小儿子在龙门读高二,生活十分困难……为帮助均叔,我们档案局联同龙门县日行一善公益协会决定通过微信帮他销售沙糖桔,以箱为单位,用10斤装的纸箱包装,大概可装到八九斤,每箱爱心价50元,想要献爱心的朋友请微我,在此谢谢大家的爱心!日行一善,善行一生!
——@上善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