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龙门县惠兴水稻专业合作社社员户外骑行活动后合影。本报记者李松权 通讯员李慧文 摄
“赛姐,过完元宵找个时间我们要开一次社员大会,今年播种的时间和种子发放数量要确定了。”日前,龙门县惠兴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慧文与合作社业务人员商量年后第一次社员大会时间。李慧文口中的 “赛姐”——— 李赛椰是一名农村留守妇女。以前,农村留守妇女没有丈夫陪伴,身边除了老人就是孩子,做事情只能单打独斗。2014年我市把培育、扶持专业合作组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求每个乡镇当年新培育1个以上女农民专业合作社,让留守妇女有了一个抱团发展的平台。据统计,至2014年11月,我市各类女性农村专业合作社共49个,社员人数有1.2万人。
单打独斗种水稻费时收成差
“我毕业后就在外打工,从来没有干过农活。”李赛椰是汕尾人,2002年毕业后在广州番禺打工认识了现在的老公。2003年结婚后有了孩子,为了照顾一家老小,李赛椰只能留在老公家乡龙门县平陵镇。直到孩子2岁后,李赛椰到离家不远的工厂打工。
“每天早出晚归,晚上也经常要加班,不加班工资很少的。但因为经常加班,老人家开始对我有些看法。”李赛椰说,因为疏于沟通,她和家人的感情不怎么好。
“我老公说要照顾老人家的情绪,让我辞去工厂工作,在家务农。”李赛椰说,平陵当地人主要种植水稻,她没有这方面的经验,都是向左邻右舍请教,但是由于选择的水稻品种和种植过程中没有操作好,种出来的稻米并不好吃。
和李赛椰境遇相似的留守妇女谭唤花,是龙门县平陵镇祖塘村人。
“丈夫出外打工,家里有老人小孩,我走不开,也只能种田。”谭唤花说,村里的人大多种田,她跟村里的大多数留守妇女一样,生活无非是家庭和农活。刚开始她跟着村里的大部队,一个人干十几亩地农活。“看见别人插秧我就插秧,别人杀虫我就杀虫,别人收割我就收割。”由于对种植水稻知识一知半解,谭唤花回想起自己过去的做法就笑了。她说,那时种田基本上是乱来,花的时间多,收成又不好。后来她通过雇人收割,种植面积从十几亩逐渐地发展到30亩,只是这30亩地的种植收入并不可观。
合作社带动千名妇女科学种水稻
2011年,李慧文和丈夫在平陵镇成立了龙门县惠兴水稻专业合作社。至此,李赛椰、谭唤花等平陵镇当地及周边农村的留守妇女遇到的水稻种植问题都迎刃而解,她们不仅有了“娘家”作依靠,种出来的水稻也不愁销路。
“发现水稻有病虫害,社员不能自己随意乱喷洒农药,要经过技术人员指导,统一防治。”李慧文介绍,合作社以种植水稻为主,通过邀请专家培训和技术指导,实行“八个统一”的经营模式,即统一给社员发放优质种子;统一低于市场价向社员供应生产资料;统一播种时间;统一进行田间管理和技术指导,实行统防统治;统一申报无公害生产基地;统一收割;统一全部收购农产品,收购价格比其他优质稻谷价格高出20%;统一销售,合作社的所有社员生产的同类产品实行统一包装销售,统一品牌。
“我们通过创办合作社,让留守妇女挣钱养家两不误。”李慧文说,合作社成立之初,社员只有23户,现在已经发展到116户,还带动周边1000多名妇女种植水稻,合作社使妇女年均增收2200元。
“我们家1992年就有大米工厂,后来我们想做出自己的品牌,就要讲究质量。通过合作社不仅能保证质量,也让姐妹们种植水稻时不再担心销路。”李慧文说,合作社不仅免费给社员提供水稻种子和技术指导,收购价还高出当地平均水平20%。
长期聘请农艺师田间实地培训
日前,记者走进龙门县惠兴水稻专业合作社,一楼是水稻产品展示厅,大厅右侧的墙上挂满社员活动、接受指导方面的图片。二、三楼是培训室,“我们有两名高级农艺师,经常到田间地头给社员上培训课,效果很好。”站在培训室,李慧文说,考虑到现在很多留守妇女是80后甚至90后,没有务农经验,该合作社长期聘请农艺师到田间实地培训;此外,妇联部门也经常组织农业专家对社员进行培训,仅2014年就集体培训女性社员11次,以此培育出高产、高效、优质的水稻。
合作社四楼是“妇女之家”温馨聊天室。“这是去年妇联部门在我们这里挂牌成立的,让我们的女社员有了一个心理咨询室,她们有什么想法可以来咨询。”
“看,这是我们社员的档案,我们是按照编号归档。每个社员的情况都一目了然。”回到合作社办公室,李慧文捧出三大框文档资料告诉记者,为了方便掌握社员的情况,合作社还将每个社员的资料都进行归档。
“这是我们县做得比较好的一家女性专业合作社,是我们县级巾帼创业示范基地。”龙门县妇联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龙门县惠兴水稻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不仅带动农村女性创业发展,还实现了产销对接,增产增收。该县将尽快推广这种做法,使更多的女性实现抱团创业,发家致富。
无公害水稻做饭吃特别香
“孩子说,妈妈种的水稻做饭吃起来特别香!”李赛椰说起这话时笑得合不拢嘴,现在已经是龙门县惠兴水稻专业合作社116户 “女家主”之一的她,不仅是业务员,还带着别人种水稻。
“刚开始加入合作社什么都不懂,他们就给我们培训,还请专家来指导种田。”李赛椰说,她学会种无公害水稻,家人吃得也放心。
“这些种子真是好,谁能想到现在一亩地可以生产1000多斤水稻!”谭唤花赞不绝口,“我们自己种的最多也就产600多斤。”谭唤花2011年入伙合作社后,学会了种植技术,收入也提高了,这几年她至少增收40%。她还想买一台收割机,省下人力,争取再多种些水稻。
“早些年和婆婆的矛盾现在没有了。现在婆婆在外边都夸我能干,家里的农活我一个人做完了,稻田的收入都给婆婆保管。”李赛椰说。
现在谭唤花还能在种田和照顾老人之余,参与合作社组织的各种娱乐活动。“我为人比较木讷,平时很少出去玩,也不知道去哪里玩。现在有了合作社,大家一起种田,一起开展活动,生活越来越开心了。”谭唤花喜滋滋地说。
女性农村专业合作社共49个
市妇联副主席陶文青说,龙门县惠兴水稻专业合作社是龙门妇联部门在下基层调研时发现的,现在是龙门妇联扶持发展的合作社。她说,为提高女性的创业就业能力,2014年我市把培育、扶持专业合作组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按照《2014年省妇联加强女农民合作社建设工作方案》,要求每个乡镇当年新培育1个以上女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我市各类女性农村专业合作社共49个,社员人数有1.2万人。
陶文青说,各级妇联部门在农村积极培育创业就业基地,并以基地为平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联合农贸公司为种植户提供优质品种、技术指导、收购到包装销售的一条龙服务,成为农村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的载体之一。目前,我市已创建省、市、县、镇级“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共80个。
本报记者郑国瑞 彭绮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