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探秘惠东博罗龙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进程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探秘惠东博罗龙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进程

转载 龙门视窗2015/03/11 00:43:5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龙门视窗 252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图表制作 许妙红

惠州市第十次党代会四次会议在部署2015年重点工作时提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做好人口计生和医疗服务工作,提高各类传染病的防控能力。《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2015年要继续抓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再次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提到全市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2012年11月,惠东县成为我市乃至全省首批率先试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县区。

  一场摒除“以药补医”陋习的破冰之旅,在惠东县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等该县四所县级公立医院全面铺开,也开启了我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大幕。

  ◆改革进程

  惠州是全省首个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覆盖的地级市

  2013年6月,在去年首批16个县试点的基础上,广东新增22个县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博罗县成为继惠东县之后,进入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县,试点医院为博罗县人民医院、博罗县中医医院和博罗县妇幼保健院。

  目前,惠东、博罗两县7所县级公立医院以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切入点,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突破口,全部取消了15%的药品加成政策,同时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调整,让医改红利最大限度惠及群众。

  2014年9月,随着龙门县3间公立医院(龙门县人民医院、龙门县中医院、龙门县妇幼保健医院)被确定为新增的改革试点,我市成为广东省首个100%县级医院全部进行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地级市,提前完成了省规定的80%县进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目标。

  ◆为什么改

  根治“看病难看病贵”顽疾

  卫生部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约有近半居民有病不就医,29.6%的居民应住院而不住院。

  “这些数字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了城乡居民的就医困难。”市卫计局负责人表示,看病难、看病贵成为患者“谈医色变”的主要原因。看病难主要表现在群众找好医生难,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等。看病贵主要有三大原因:检查贵、耗材贵、药贵,而药贵是最主要原因。因此,能不能在县级医疗机构看大病是城乡居民关注的焦点。

  如何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

  2012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要求以破除 “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为切入点,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怎么改

  改革指向

  1 “以药补医”助推医药费不合理上涨

  据了解,医院销售药品可以加成15%的政策早在1954年就由政府制定实施。1954年10月15日《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收费问题的原则意见》提出两个分开的原则,即贵重药品和普通药品分开计价,药品收入和医疗收入分开核算。贵重药品加成率不得超过10~15%,普通药品加成率可以适当提高。

  医院从药品生产企业或医药公司购进药品,直到将药品转卖给患者,医院所花成本仅为采购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药品运输费用和保管费用。医院药品零售价适当高于采购价(即存在差价率)是合理的,但是以高出几倍、十几倍的价格卖给患者,就属于暴利。

  长期以来,医疗卫生机构依赖“以药补医”维持运行发展,药品收入成为补偿的重要渠道。“以药补医”机制推动了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造成了药品滥用,扭曲了医务人员行为,腐蚀了医疗的队伍。

  改革举措一:取消药品加成减轻患者用药负担

  为解决“看病贵”问题,惠东县对症下“猛药”。从2013年12月1日起,全县4间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降低了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用,减免部分收费项目,并同步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将县级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3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2个渠道。

  据统计,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该县4间县级公立医院门急诊量同比增长7.91%,住院量同比增长5.71%,门急诊和住院的药品收入同比分别下降6.5%和4.26%。惠东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罗旭东算了算,运行一年来医院收入减少1300多万元。

  博罗县在“以药补医”上也动了真格。从2013年12月起,该县3家试点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并根据相关规定,以2010~2012年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平均减少的收入作为基数,调整了医疗服务价格。据统计,2013年12月至2014年9月,3家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共为群众减免医药费用1010多万元。

  截止2014年10月底,惠东、博罗两县公立医院共减轻患者用药负担4406.36万元。

  改革举措二:建立基本药物制度降低患者费用

  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概念由世界卫生组织1977年首次提出,目前约有160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形式地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市卫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有利于规范用药行为,保证用药安全,降低患者医药费用。

  这是一场“伤筋动骨”的改革,但惠东、博罗两县毫不手软。

  惠东县成立了县域总控药物目录管理机构,严格控制该县4间公立医院非基本药物使用比例,目前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已达到54.05%,均超过上级50%的要求。

  博罗县出台了 《博罗县人民医院住院患者使用基本药物规定》、《博罗县人民医院各科室使用基本药物规定比例通知(暂行)》等文件,对医院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作出明确规定,并全部实行统一采购。截至2014年9月,该县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使用率平均为63.19%,其中县人民医院为63.3%、县中医医院为65.06%、县妇幼保健院为57.08%,均超过规定的使用比例。

  改革指向

  2 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

  过去我市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多有不规范,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模糊不清。公立医疗机构产权不清晰、投入没保障、监管不到位、激励被扭曲、内部管理落后,成为医疗体制改革中的“短板”,严重制约着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物供应保障三大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改革举措:形成管办分开的医院治理格局

  惠东县印发了 《惠东县县级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全县4间县级公立医院分别成立了理事会,制定了相应的公立医院理事会章程及相关制度,全面实行医院法人治理模式。

  2012年以来,博罗县3家县级公立医院先后成立了理事会,成员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县直相关部门以及医院管理者、医生、护士、社会各界代表共15人组成。理事会代表政府对医院实行监督管理,每年召开两次会议,听取医院运营情况汇报,讨论和决定重大事项,研究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初步形成了管办分开的医院治理格局。

  截止2014年10月底,惠东、博罗7家试点公立医院建立了以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组织运行体系。


医改的一个目的是改善就医环境。

医改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某县级公立医院药物咨询处。

 

医改的一个目的是改善就医环境。

  ◆改革成效

  患者看病费用降低 医患关系趋于和谐

  博罗县石坝镇的黄大爷患高血压多年。去年,他得知可以到“平价诊室”获得医生的免费诊查,诊查结束后还可以获得医生开具的 “平价药包”。日前,他再次来到医院就诊,医生给其开出的7天处方用药,最低只要14元。正在医院就诊的另一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范女士,拿到医生给她5天的处方时惊喜地发现,用药只需要4.8元,除去报销之后,最低只需自费支付1.92元。“太不可思议了。”范女士开心地说。

  一线医务人员待遇提高

  惠东、博罗试点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均超额完成基本药物使用 比 例 大 于50%的任务。据统计,惠东县4间县级公立医院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6个月以来(2013年12月~2014年5月)较改革前同期对比,门急诊次均费增长7.6%,药品次均费用下降5.22%;住院次均费用增长11.82%,药品次均费用下降3.33%,预计每年为患者减少药品负担3500万元以上。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博罗县3间公立医院对就医患者让利共达421.02万元。

  “患者看病费用降低了,医患矛盾也减少了,医患关系趋于和谐。”市卫计局负责人说,这是改革带来的最直接的变化。

  博罗县人民医院2014年11月的工资单上,儿科、急诊科、感染科等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工资,比其他科室的人员工资高出30%左右。

  “医院和医务人员是这场改革的主体,如果他们的积极性不被调动,这场改革的意义也就不大。”在博罗县卫计局局长林国辉看来,这一改革看起来是补偿机制的调整,其实是医院整体运行机制的改革,必须通过人事薪酬制度等各项改革,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该县在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了以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工作实绩为重点内容,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基础,突出县级公立医院工作特点的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取消了绩效工资与辅助检查收入、药品收入挂钩,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体现医务人员技术价值,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岗位、业务骨干和突出贡献者倾斜。

  医院收入结构更加合理

  惠东县卫计局近期出台的2013年12月至2014年7月县级公立医院各项业务数据统计显示:全县门急诊量为108.87万人、住院量为4.66万人,较改革前一年同期(2012年12月至2013年7月)的99.11万人与4.31万人相比,分别增长了9.85%和8.12%;门急诊药品均费下降6.5%,住院药品费下降5.64%,门诊医疗费增长17.12%,住院医疗费增长16.44%;门诊均费增长5.67%,住院均费增长10.74%。

  ◆市卫计局

  医改是统筹城乡卫生发展重大举措

  记者:我市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点在哪?

  市卫计局负责人:推进县级医院的综合改革,是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环节,也是统筹城乡卫生发展的重大举措,其核心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目的是破除 “以药补医”机制,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医院运行机制,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推进改革的关键点包括:一、明确县级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二、取消药品加成,推广使用基本药物,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长效机制;三、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四、改革管理运行机制,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五、加大建设力度,提升试点医院服务能力。

  县级公立医改是一场社会改革工程,需要各个部门参与。

  记者: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后,医院的收入明显减少,这部分缺口怎么补?

  市卫计局负责人: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3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2个渠道,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后,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等医疗技术服务价格。

  此外,还要降低大型设备检查价格。

  ◆专家观点

  政府能否投入到位是改革关键因素

  截至目前,我市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已全部开始。很多专家认为,政府能否投入到位是这场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惠东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罗旭东认为,医改取消“以药养医”的模式对老百姓来讲是很有好处的,但是所带来的医院收入减少不得不引起重视,如果医院收入减少过大,将影响到设备的投入,势必降低医务人员的收入,长期来讲将不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县级医院改革要成功,最关键是政府的投入问题。

  博罗县卫计局局长林国辉建议,建立健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相关配套方案,同时加强对县级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业务指导和培训。

  惠东县卫计局副局长陈伟东建议,政府可安排专项资金投入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全县医疗信息化区域平台,达到医疗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博罗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黄小康说,目前初步改革已经明确了医院离退休人员的工资由政府全额发放,减轻了医院的负担,今后希望政府能承担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和基建的费用,避免医院负债经营。

  ◆各方声音

  让看病费用下降政策才是好政策

  博罗县居民朱小姐:取消

  药品加成,药品价格降了,但有些服务项目收费也涨了。希望能出台更多优惠措施。

  网友“湖畔向日葵”:我希

  望药品加成取消、医疗服务费上升后,患者的总支出不要增加。为了让患者消除这个顾虑,政府部门能否也在医院的宣传栏,或者显要位置设置医药价格前后对比公示栏,让患者看到明明白白的实惠。

  网友“车行小子”:让老百

  姓看病费用实实在在地下降的政策,才是好政策。

  网友“malibu”:支持取消

  药价加成。

  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张 斐通讯员吴雨茜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