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村里人家喜添丁 大红花灯挂祠堂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社会民生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村里人家喜添丁 大红花灯挂祠堂

转载 龙门视窗2015/03/11 00:40:2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东江时报 作者:龙门视窗 576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15年3月3日,一年花灯又升起,寓意着父带子,子带孙,子子孙孙传承下去。

  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八,龙门县永汉镇官田村王屋村民小组迎来春节的喜庆高潮。“上灯”文化是客家民俗之一,寓意“添丁”。村民上灯、点灯、祭祀、庆贺等一系列仪式之繁复完整,以及花灯手工制作艺术的讲究,使得这个近日跻身惠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古村落倍受世人的关注。

  龙门县永汉镇官田村委主任王治平介绍,永汉虎头花灯,主要是由3个大小不同的花灯构成的圆形花灯,花灯的竹篾间还要贴上圆形的纸片。大小不一连成串的圆形花灯,花灯外围有30多条彩色灯带、多盏油灯,高度约6米、宽度约1.2米,“上灯”、“升灯”、“喜灯”寓意着父带子,子带孙,子子孙孙传承下去。

  今年,官田村王屋村民小组添了6个男丁,3月3月(正月十三)上午,王屋古村落核心建筑——文祐王公祠里,张灯结彩,喜庆的对联贴满各个门第,村民们小心翼翼挂起虎头花灯。

  6个“灯头”(指上灯的男孩)在父辈祖辈的带领指导下,扯灯绳、拜祭先祖。今年第一席“灯头”主家王雨旺说,农历正月十三是为“上灯”,为后期的赏灯、贺灯等做准备,这样的规矩是老祖宗定下来的,到了农历正月十八“做棚”日,会邀请亲戚朋友一起庆贺喝灯酒。

  3月4日(正月十四)上午9时,6个“灯头”的亲人挑着用盒箩装的三牲和油煎食品等进行祭祀。当地村民介绍,官田村上灯历史悠久,凡是本村喜事都要用龙门特色盒箩,盒箩放着公鸡和永汉官田特产象征着团圆美满的“大碌堆”,同时,通过“上灯”仪式可以对子孙传播孝道文化。上灯的队伍浩浩荡荡到村中各个地方拜祭,每到一处,必点灯芯、蜡烛、烧纸、鸣炮,全套程序下来接近3个小时。

  邻里街坊,亲戚朋友,平日各自忙活去了,难得碰面叙聊,趁着过年与上灯、“做棚”,大伙儿都回来了,各自道贺与问候,于推杯换盏间,交流了生产经验、致富心得,加深了亲情友情。

  本版文图 《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通讯员黄伟光


王屋村的妇女抱着孩子们到祠堂相聚。

上灯祭祀活动多有讲究,亲人挑着用盒箩装的三牲和油煎食品等进行祭祀。

永汉虎头花灯,主要是由3个大小不同的花灯构成的圆形花灯。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