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茶园里村民在采茶。 本报记者魏云鹤 摄
▲铁观音茶叶子带金边。
名称:铁观音
产地:龙门龙华
种植历史:5年多
铁观音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茶叶品种,而说起铁观音茶,人们只知福建安溪,其实这种名茶在我市也已落地生根。近日,记者前往龙门县龙华镇,探访了铁观音落户惠州的故事。
将制衣厂房改建成制茶车间,老板变茶农
走进龙华镇高沙村,幽静的山谷里藏着一大片茶园。与众不同的是,这里生长的不是惠州本土山茶,而是大名鼎鼎的铁观音。本土山茶已进入春茶采摘旺季,这里的茶树则刚刚长出嫩芽,得等到“五一”才能上市。
这里的铁观音跟安溪铁观音一样吗?茶园工人打趣着说,还真有密切关系,这些茶树就是从安溪引进的,两家是“亲戚”,安溪是“娘家”。原来,龙华当地原本不出产铁观音茶,这片茶园是增城商人温松启5年多前开辟的,茶树种正是来自福建安溪。
温松启以前是经营制衣厂的,十几年前到龙门开厂。他平常喜欢喝茶,尤其喜欢安溪铁观音,经常要跑到福建去买正宗的安溪铁观音。有朋友就说:你这么喜欢铁观音茶,干脆在龙门种来喝好了。温启松想,龙门的生态环境这么好,或许真可以试种呢。
有此想法后,温松启马上行动。为谨慎起见,他先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准备。查到龙门的气候、温度等都适合铁观音茶生长后,还专门采了土样送去广州化验。化验结果显示,土壤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污染,而且土质为松软的黄土,非常适合种植铁观音茶。
2009年,温松启终于下定决心,正式承包高沙村360多亩山地,从福建省安溪县感德镇引进300万棵茶苗,将原来的制衣厂房改建成制茶厂房,正式转型为茶农,生产龙门版的铁观音茶。
羊粪作肥人工除草,龙门铁观音获安溪人点赞
在温松启和工友们精心照料下,新种的茶树顺利成长起来,并没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开局良好,让温松启信心大增。然而铁观音成名已久,人们习惯认为安溪产的才好。如何才能让龙门的铁观音也能迅速得到认可,在茶叶市场上成功站稳脚跟,跟处垄断地位的安溪铁观音分享 “蛋糕”呢?温松启考虑再三,觉得只有靠品质取胜。
为此,他对茶园的管理要求几乎达到苛刻的程度。茶园用水全部从山上引山泉水灌溉,茶树用羊粪施肥,宁愿长得慢也不用化肥催。茶园一般只见茶树不见草,温松启的茶园却是茶叶长草也长。他解释说自己从不用除草剂,坚持人工除草,所以杂草丛生。“除草剂虽然省事,除草效果好,但会影响土质,喷洒过程中不小心也会喷到茶叶上去,我是坚决不用的。”
为何特别选用羊粪而不用更多量更便宜的鸡鸭粪和猪粪,也是有说道的。因为羊本身是食草动物,而且是必须放养的,人工合成的饲料用得少,其排出的粪便没什么添加剂,而且有机质更丰富,对茶叶的品质更有利。
2011年,温松启把自产的铁观音茶送到广东省华南绿色产品认证检测中心检验,得到该机构认证为“有机转换产品”。“茶叶种出来后,我特意拿给喜欢喝茶的安溪人品尝,他们也觉得很不错。起初他们还不相信,这茶是龙门产的。”温松启说。
带动当地农户种茶,建茶文化休闲体验园
5年多过去,温松启的茶园开始进入丰产期。为了达到安溪铁观音的效果,温松启特意从安溪请来经验丰富的制茶师傅把关。自己既是老板,也当学徒,不断钻研制茶技术。
温松启介绍,铁观音茶属于乌龙茶的一种,制茶关键在“炭焙”,讲究“七分茶三分火”。至于火候的掌控,则全靠制茶师的感觉。通过改变“炭焙”环节的时间和温度,温松启的茶厂开发出了4款特色产品,每款产品又分为清香和浓香两种香型。
正常年份,一亩茶园一年可以产出250公斤成品茶。销售价格从每公斤600元至2000元不等,收入相当可观,而且可充分利用荒坡、旱地。温松启说,他种的茶现在都在惠州本土销售,根本不愁卖。下一步他想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也成为安溪铁观音那样响亮的品牌。
温松启打算让龙门本地更多的村民参与到铁观音茶的生产制作中来,大家成立合作社,以公司+农户+基地的形式,由他提供种苗和种植技术,并负责质量把关,生产有机铁观音茶。同时改变过去单纯的生产加工模式,培育茶文化,让市民近距离了解生态茶园和亲身体验制茶过程,变成多元化的现代观光型农业基地。
品龙门铁观音
温松启种的龙门铁观音茶,茶颗粒饱满肥壮,冲泡后茶汤金黄浓艳,看上去特别透亮。茶香天然清新,滋味醇厚甘甜。在口感上最大特点就是比一般的茶更甜,有回甘,茶叶经多次冲泡茶水照样浓。泡茶用的水一定要高温沸水,第一泡时间要久一些,可达3分钟以上。
本组文字 本报记者罗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