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今年,重点本科和本科上线人数均创历史新高。重点本科上线2956人,上线率8.76%,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位居全省前列;重点本科上线人数比去年增加389人,增幅15.15%。本科上线14719人,上线率43.61%;本科上线人数比去年增加321人,连续9年实现跨越式递增。优异成绩的背后,是我市力促教育公平、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成果,也是我市教育工作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惠民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依靠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争先提质进位”教育发展目标,创新举措,锐意改革。本月,惠东、博罗、龙门先后通过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督导验收。至此,全市7个县(区)全部通过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督导验收,为我市争创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实现了今年高考新辉煌,开启了教育发展新局面、新征程。
教育均衡
提出优化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计划
教育事关国家未来、民族兴旺和人民福祉。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
过去一年,我市教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20所,新增中小学学位1.8万个。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小学提至950元/生/年,初中提至1550元/生/年。新增一所高职院校———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全市7个县(区)全部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创建 “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工作全面推进。
在此基础上,今年我市在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方面更上一层楼,继续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项目建设:力争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标准化、幼儿园规范化覆盖率90%以上;启动实施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办法;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实施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费教育;申办惠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支持惠州学院等高等院校加快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度将提供更好的受教育条件列入十件民生实事,提出了优化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计划: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小学从950元/生/年提高到1150元/生/年,初中从1550元/生/年提高到1950元/生/年;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公用经费提高到小学不低于6000元/生/年,初中不低于9750元/生/年,实施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费政策;开展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补助标准为800元/生/年;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从1500元/生/年提高到2000元/生/年;改扩建、新建22所中小学校,新增学位17845个。
我市教育工作在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飞跃的基础上,实现了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惠民。
多元办学
近百学子考取国外名校
我市教育发展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理念,不断拓宽发展思路,力求持续满足莘莘学子多元化、个性化发展需求。
市直学校亮点纷呈,各县(区)学校异彩连连。市一中继续打造精英教育,在斩获全市文理科第一名的同时,包揽全市高考文科前10名,市一中考生管为定文科综合单科272分,名列全省第一名;市华罗庚中学西藏班44名考生中,重点本科上线43人、本科上线1人;市东江高级中学第一届高考本科上线466人,取得开门红;市实验中学和市八中上线人数稳步攀升。惠阳区高考继续领跑,重点本科上线702人,本科上线3896人;大亚湾区重点本科和本科上线人数大幅攀升。
在高考喜获丰收的同时,我市多元化办学再添新彩,近百名学子被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昆士兰大学等国外名校录取,标志着我市教育正稳步迈向国际化进程,也展示了我市教育事业的整体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特殊教育高考首战告捷。今年,市特殊学校首届高中毕业生10人参加全国聋人高考(单考单招)成绩骄人,10人全部收到广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升学率100%,填补了我市本土培养的聋人高中生考上大学的空白。
教学改革
中小学全面铺开“自主高效课堂”
今年5月份,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升格为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成立,进一步整合了一线教师力量,充实了教研员队伍,开启了我市教育发展新局面、新征程。
事实上,惠州是广东省近年来教育创新的前沿阵地,教师工资待遇“两相当”、首席教师配“秘书”、去行政化改革、教育家培养计划等创新做法,给广东教育发展带来了思考和借鉴。今年,我市中小学全面铺开“自主高效课堂”改革,通过改变课堂结构,把学生从“时间+汗水”的应试模式中解放出来。
思想解放的程度有多大,教育发展的力度就有多大。
目前,我市教育工作者正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实行“翻转课堂”和“微课”等改革试点,构建自主高效课堂,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再主导课堂,而是把自主权交给学生。生机勃勃的课堂让每一位教师教得更有动力,每一个学生学得更有活力,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一项项创新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活力和莘莘学子自主学习的潜力,促进了教育内涵发展,为惠州高考实现辉煌提供了强大动力。
本报记者雷钦健 通讯员杨炎林袁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