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为何医生屡成袭击对象?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社会民生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为何医生屡成袭击对象?

转载 龙门视窗2015/07/17 16:27:3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东江时报 作者:龙门视窗 231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东江时报》评论员 凌保康

7月15日上午,龙门一名男子包藏菜刀,进入龙门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办公室,向该院一名女医生连砍数刀,致医生身受重伤,险些丧命。目前,该名男子已被警方控制(《东江时报》16日报道)。

医生救死扶伤,应得到社会广泛尊重,可是如今医护人员却经常遭到袭击。在惠州,7月初刚刚发生过患病小孩家属打医生之事,谁知7月还没过完,就又发生了类似事件。今年以来,本地媒体报道患者或者家属殴打、砍伤医生的事情就已经有四五例。若放眼外地,类似案例更多了。

医生为什么屡成袭击对象?其中当然不乏一些无厘头的闹事者。但仔细梳理不难发现,医患之间不信任是重要诱因。如在本月初市区发生的一次医患冲突中,诱因是“家属不满意医生的处置措施”。而在其他一些医患冲突案例中,医生处理措施不当、沟通不畅、患者等待就医时间过长等,也容易引发医患冲突。

应当明确,包括惠州医生在内的全国广大医护人员,绝大部分是“有料道”的,工作态度也是不错的。然而不应忽视的是,医院一些体制、管理方面的不足,造成了患者错觉,某些情况下把机制、管理方面的缺陷归结于医生的傲慢,归结为某种“坏心眼”,沟通不畅情况下就动其了拳头和刀子;也正是机制、管理方面的原因,导致医护人员在某些时候“自保意识”占了上风,职业精神反而退居次位,这也为医患冲突埋下种子。

笔者有一次陪朋友到医院看病,对此深有体会。为了拿一份验血报道,不得不在大晚上饿着肚子等待近一个小时。而奇怪的是,偌大的等候室,等待的人并不多。原来,工作室里只有一两个护士在值班。患者要咨询点什么,很多时候根本就找不到人。医院的“傲慢”让人感到不满,一向文质彬彬的朋友竟然为此爆了粗口。作为患者,小问题发几句牢骚就算了,但遇重大病情,医院方面若也习惯性忽略患者感受,患者心理恐怕难以平衡。

从这个角度看,部分医院运行、管理方面的不足,是滋生医患冲突的土壤。而广大医护人员在这种冲突中当了替罪羊。当然,任何暴力行为都应该受到谴责,任何暴力方式也无法解决医患矛盾。

呵护白衣天使,是否有一些深层次的措施?社会层面的“呵护”,顶多是关爱、声援,多为一种舆论倡导。而医院方面的“呵护”,则更多表现为活筋动骨:如何能让医生的诊断以及处理措施得到患者更多认同、赞许,如何能给患者提供价值对等的医疗服务,如何进一步确立医患之间的互相信任,都应在此范围内。医院,应当尽量让患者不“误会”。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