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龙门成我市首个省级生态县 立窑水泥生产线全关停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龙门成我市首个省级生态县 立窑水泥生产线全关停

转载 龙门视窗2015/07/30 15:40:1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龙门视窗 136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青山绿水环绕县城。

 

游客行走在南昆山的青山绿水间。

 

  
县城塔山公园是当地群众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呼吸着南昆山的空气,让人顿觉精神爽朗,尤其是下过雨后,处处带着泥土的芬芳,充满大自然的气息。”在南昆山九重远眺景区,来自惠城区的游客廖展宏盛赞南昆山优美的生态环境,随行的廖女士更是表达了想要长住龙门的愿望。

生态环境是龙门参与区域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为此,龙门县着力推进生态创建工程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生态规划为龙头,全面加大生态县创建力度。日前,广东省环保厅正式授予龙门县“广东省生态县”荣誉称号,成为我市首个省级生态县。

工业转型

全县16条立窑水泥生产线全部关停

  自2011年龙门县启动创建国家生态县以来,龙门县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集中力量做优旅游业、做精农业、补齐工业短板,推动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据了解,对工业生态化转型,龙门实施污染减排制度,严格环境准入政策。水泥产业是龙门的工业“大腕”,该县一直致力于加快水泥产业生态化转型升级,全县16条立窑水泥生产线全部关停,淘汰落后产能196万吨;投资900万元建成鸿业洗漂有限公司和汉兴洗水有限公司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及中水回用设施;投资约2.7亿元建成塔牌、光大、华润三大旋窑水泥厂共7条生产线的余热发电和降氮脱硝工程,单位GDP能耗明显下降。

同时,该县制订了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全县工业限定区域集中发展。目前,龙门县正加快包括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在内的“一区四园”建设。

江河保护

水库水质常年保持Ⅰ类水以上

  “以前,部分村民在饮用水源白沙河水库周边种植果树,导致每年汛期水土流失严重,农药、肥料对水质的污染也很大。现在村民的保护意识增强了,看到有人私种果树都会主动制止。”白沙河水库下游的龙田镇社厦村村民刘云娣告诉记者,随着县里不断加大力度整治水库及周边环境,村民在水库周边建起的果场、养猪场已被迁走,相关部门还经常到村里向村民宣传水资源保护知识,使村民们对水资源污染的防范意识逐步加强。

为进一步保护优质的水资源,龙门县近年来投资近亿元实施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在推进防洪减灾建设的同时,兼顾了水土流失治理、河道河涌清淤治污、水源地修复与保护、水质净化等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使水库水质常年基本保持在Ⅰ类水以上,河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水以上。

“虽然现在我们不以龙门河河水作为主要饮用水源,但是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保护母亲河不受污染。”县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说,2012年起,该局对增江龙门段9个主要断面13个测点开展地表水水质常规监测。从监测情况看,增江河4个干流断面、5个支流断面水质状况为优秀,达Ⅱ类水质。

林带建设

今年计划送6万株树苗下乡

  今年,龙门县还将大力推进生态景观林带工程、森林碳汇工程、森林进城围城工程和乡村绿化美化工程,提升林业生态水平,建设美丽幸福龙门。

“走在塔山里,四处绿意盎然,感觉让人无比放松、自在。”在上班族老陈眼里,下班之后爬塔山可以舒缓工作压力。

记者日前在塔山公园看到,登山道两旁罗汉松、红花风铃木、秋枫等各种树木林立。“自从龙门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后,不仅街道两旁的花树多了,塔山的风景也更靓丽了。”今年65岁的县城居民廖叔说,只要天气好,他每天上午都会爬塔山锻炼身体。

“我县生态景观林带今年建设任务为11500亩,主要对广河高速龙门段等交通主干道1公里可视范围实施封育管护。”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该县结合“美丽乡村·绿满家园”行动,计划送6万株树苗下乡,完成森林村庄建设22个。据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森林村庄项目已完成规划选址,目前正在制订实施方案,等县政府审核通过后全面开展建设。

垃圾处理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达95%以上

  傍晚时分,永汉镇的环卫车缓缓驶过圩镇。“环卫车每天这个时候都要将当天的垃圾送到中转站。”居民王志平说,现在不仅环卫部门加强了对生活垃圾的清运管理,居民的卫生意识也在逐步增强,圩镇垃圾乱堆乱放现象得到有效治理,镇容镇貌更加美丽了。

为强化生态环境建设,龙门县努力克服财力不足困难,引入社会资本投入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县已建成治污设施10座,基本实现“一镇一厂”,污水处理规模达6.15万吨/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以上,农村污水收集处理率达70%;建成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2个,已全部投入运营;建成并投入使用垃圾中转站13个,建成垃圾屋800多个,聘请保洁员1990人,热力资源电厂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在全县范围内构建起“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全面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四级无缝对接一体化处理。“就目前进展来看,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可达95%以上。”龙门县相关负责人展望道。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黄宇翔 特约通讯员刘耀龙 黄伟光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