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龙城街道城郊村村民谭炳南每天都带着孙子孙女到村里干净整洁的文化广场附近骑自行车。
“您好,垃圾要扔到垃圾桶里,我们要讲文明讲卫生。”每天8时半,手上戴着“街长”红袖章的李彩莲和同事就沿着龙门县城各主要干道,穿街过巷巡逻,不放过街头巷尾任何角落的垃圾。记者日前从龙门县获悉,自4月23日龙门县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以来,县爱卫办、龙城街道以及县环卫及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改善县城卫生环境,提高民众讲卫生、讲文明素质,力争明年建成国家卫生县城。
市场改造
3个市场年内完成改造升级
日前的傍晚时分,记者来到林村肉菜临时市场看到,市场内正进行改造升级。龙城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该县部分集贸市场存在硬件设施陈旧落后等问题,今年该县启动了集贸市场改造升级和整治工作。
“市场内原来没有厕所,给市场经营户和消费者带来不便。”龙城街道林村村委相关负责人说,此次改造将在市场增设厕所,并做好采光措施,增加洗手池,墙面也贴上了瓷砖。市场功能分区重新调整,铺位升级等工序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县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县在经营的集贸市场共有20个,部分集贸市场存在建成时间较长、硬件设施落后、档位布局设置不合理、卫生脏乱差、消防安全存有隐患等问题。为推动集贸市场改造升级和整治,县政府印发了 《龙门县集贸市场改造升级和整治工作方案》。根据方案,该县将从7个方面对集贸市场进行专项整治;今年内完成对龙城中心消费品综合市场、龙城农贸市场、林村肉菜临时市场3个市场的硬件改造升级,其他17个市场按计划逐步推进。
社区卫生
街长每天巡街4小时
记者从龙城街道获悉,该街道创新性地推出了街长制,在县城5个社区共57条街 (龙城街道有57个居民小组,居民小组长改名为街长)实行街长管理制度,且在城内、北门两个老城区内聘请12名热爱卫生工作、责任心强的居民担任环境卫生义务监督员。
城内社区主任钟惠贞告诉记者,街长和卫生义务监督员都是无偿工作的。“我们从居民中挑选年龄适宜、热心、有责任感的人担任街长和卫生义务监督员。”钟惠贞说,“两个多月下来,居民普遍反映街长、卫生义务监督员都很认真负责,对他们的热心表示由衷感谢。”
据介绍,街长们每天都在固定的街道上来回“巡街”,当好街巷内的政策宣传员、居民服务员和矛盾调解员。卫生义务监督员主要在社区大街小巷巡逻,及时发现各类“脏、乱、差”等环境卫生问题并进行反馈,同时对随意乱丢垃圾的居民进行纠正、劝阻和教育。
钟惠贞介绍,一般每天8时半、15时开始,街长和义务监督员2人一组巡逻,时间一般为两个小时。
农村卫生
龙城8个村获评省卫生村
记者日前在龙城街道城郊村看到,整洁的村道旁没有什么垃圾。傍晚时分,村民自觉地将一天的生活垃圾放进垃圾屋,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当地村民拍手称赞。
“村居环境搞好后,出门活动更舒适了!”村民谭炳南每天都喜欢带着孙子孙女到村里的文化广场附近骑自行车玩耍。他对记者说,现在不仅村道平整了,广场修好了,生活垃圾也是每天都有保洁员来清运了,村里越变越漂亮了。
据介绍,龙城街道城郊村、黄竹坑村、林村村、水贝村、城内社区、东郊场社区、陈村村、甘香村共8村(社区)日前被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广东省卫生村”称号。
除了对县城和农村地区开展卫生清洁活动以外,县创卫办和相关部门正在加紧制订交通秩序、“牛皮癣”专项整治、县城“除四害”工作等10多个方案,以进一步改善县城整体卫生环境。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黄宇翔 特约通讯员黄伟光 通讯员吴晋翔 梁剑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