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村医急需“新鲜血液”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社会民生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村医急需“新鲜血液”

转载 龙门视窗2015/10/31 14:46:2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龙门视窗 467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天堂山九牛圳村卫生站的村医在给村民量血压。

  在医改工作中,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乡村医生在为村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解决村民“看病难”问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龙门县乡村医生的人员结构、待遇等情况如何?记者到县卫计局进行了解。

村医“青黄不接”现象较严重

“一般考上高校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都不愿意回到农村做一名乡村医生。”县卫计局医政股负责人透露,这是导致乡村医生紧缺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新鲜血液”严重不足,乡村医生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目前我县有160名乡村医生,其中60岁以上的有40多名。”该负责人介绍说,县卫计部门对全县乡村医生现状进行了调查摸底,当前乡村医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老龄化比较突出。由于龙门县乡村医生的待遇普遍不高,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做村医,造成了现在村医“青黄不接”的现象较严重。

乡村医生“老龄化”带来的是知识老化。据不完全统计,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村医占33.8%,中专学历占45.6%,初中及以下占20.6%;60岁以上的村医大多没有考取执业(助理)医师。由于年龄等原因,乡村医生技术水平普遍偏低。多数乡村医生不能熟练地进行电脑操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医疗和基本公共服务工作的开展。

计划将公共卫生服务经费40%下放至卫生站

“乡村医生的补贴收入主要由省、市两部分组成,其中省财政每个村卫生站每年补贴1万元;市财政按村医学历,中专每月100元、大专每月200元、本科每月3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市财政对困难村卫生站每月补贴200元。”县卫计局医政股负责人告诉记者,另外医务收入由乡村医生自己支配,这意味着乡村人口的数量决定着乡村医生的收入。据统计,龙门县的行政村常住人口分布严重不平衡,人口多的达3000多人,人口少的只有100多人。

据了解,由于收入不高,该县大多数乡村医生一边给病人看病,一边还要从事耕种等农活才能维持生计。同时,为增加乡村卫生经费投入,该县正计划将公共卫生服务经费40%下放至基层卫生站。

在乡村卫生站建设方面,目前龙门县正在进行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工程,由市、县财政共同出资,计划用3年完成35间乡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任务,其中计划今年完成10间、2016年完成10间、2017年完成15间。

文/图 本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旋海锋

已有0人点赞
急聘工作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