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龙门“围剿”山地废弃暗井 排查到立即回填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政府机关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龙门“围剿”山地废弃暗井 排查到立即回填

转载 龙门视窗2015/11/06 20:56:4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东江时报 作者:龙门视窗 170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事发的龙江镇良塘村后龙山进山口竖着一个警示牌“进山小心矿井”。
《东江时报》记者姚木森 摄

  东江时报讯 上月24日,一施工人员在武深高速龙门县龙江镇良塘村段一个山坡上作业时,不慎坠入一口10多米深的废旧深井,被困两个小时,后来被消防员营救出来(详见《东江时报》10月26日第A03版)。事发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奕威在今日惠州网东江论坛发帖批示,要求“龙门县要全面排查,消除隐患。各地也应引以为戒,防止发生类似事件。”近日,《东江时报》记者重走现场发现,事发暗井已经设置警示标志,龙门县也已经开展矿产资源开发遗留的暗井大排查行动。

  10月26日,《东江时报》报道龙门一山头暗井密布,一名工人跌落废井被困两小时获救,此事引起了读者和网友热议。今日惠州网网友“初十”发帖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我市一些偏远山区大小石场、煤窑、矿场等遍地开花,后来这些场所不再开业,留下不少天坑、暗井等,很容易造成地质灾害以及人身意外。“我觉得国土以及安监等部门,应该清理和盘点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尽可能将这些隐患清除,让意外不再发生。”

  记者了解到,龙门县已组织相关部门对暗井进行全面排查处理。该县以事发的龙江镇为中心开展大排查行动,以村为单位,对各自所管辖的山地进行逐一排查,设置警示标志,拉设警戒线,对排查到的暗井立即进行回填,同时派员慰问受伤住院的工人,并与武深高速施工方沟通,妥善处理事件的善后工作。

  针对矿产资源开发遗留的历史安全隐患问题,龙门县政府表示,将由县安监局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各乡镇(街道、区、场)配合开展全县性的大排查,并以此为契机,在工厂、企业、学校、社区(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自护)宣传教育。同时,该县国土资源局将对偷挖偷采行为开展新一轮排查,并依法依规进行打击处理。

  此外,龙门县委督查办、县网络问政中心将对此次大排查的处理情况进行跟踪督促落实,确保消除安全隐患,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现场走访

  “吞人”暗井已设警示

  11月3日,在龙江镇良塘村村干部的带领下,记者登上事发的山坡。该山在良塘村龙一、龙二两个村民小组后面,称为“后龙山”,最高约百米,被芒草、小灌木等覆盖,有小径可通山顶。从山脚至山顶,费时20多分钟。该山距离龙江圩镇中心约1公里,规划中的武深高速穿山而过。

  在进山口,竖立着一个警示牌“进山小心矿井”。在上山的路旁,记者发现了不少暗井和横坑,井口或坑口残存不少灰黑色的煤渣。在靠近山顶的一处杂草茂密处,有一个裸露的井口,直径约1米,靠近井口俯视,漆黑一片,扔石块下去也听不到回音。

  良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扬照介绍,该暗井便是当日高速公路施工人员坠落的暗井,有10多米深,以前是小煤窑挖煤和运煤的出入口,后来废弃了。事发后,镇政府和村委会已经对该暗井进行警戒和标识。

  龙江镇是龙门县重要的矿产出产地。黄扬照介绍,在二三十年前这里有300多家小石灰窑、小煤窑,后来政府管控严格和逐渐取缔,这些小矿场渐渐销声匿迹。后龙山一度到处是煤窑,村民们从事采煤作业,留下“地龙”(指横坑)、暗井不少,据说有大约20个暗井。近些年,不少暗井都渐渐回填或填浅了,目前能排查到的深井就事发的那一口,其他的都是一米深浅,危害不大。

  记者了解到,后龙山暗井“吞人”事件不是头一次发生。当地人称,十多年前,一位妇女上山摘草药也不慎掉入深坑,导致腿脚受伤、行动不便。此事黄扬照也证实了,并称该妇女是隔壁村的村民。

  黄扬照称,后龙山山口那块“进山小心矿井”的警示牌,其实在早些年立的。本地人一般都知道这个山有暗井,因为是荒山野岭,除了个别扫墓的村民会定时上山,平时基本上没人上山。对公路施工人员发生意外,他也感到很惊讶,希望通过这次大排查,将这些隐患消除。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