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龙门今年跻身省级生态县;2015年度全省10个“广东省生态乡镇(街道)”中,我市占了5席;全市80%的乡镇已创成省级生态乡镇、80%的村已创成市级以上生态村……我市自2012年启动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以来结出累累硕果。
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县1个 (龙门县),省级生态乡镇53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村10个,省级绿色升级示范工业园区1个(大亚湾区),市级生态村737个。此外,我市已有40个省级生态乡镇向环保部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并通过环保部现场核查,等待正式命名。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5.6%
想要收获硕果,精细、系统的管理不可或缺。为此,我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以国家生态市创建为载体,统筹污染减排、环境安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气污染防治、“清水治污”行动,将生态环保工作纳入党政责任考核内容,实行严格的责任倒逼制度。
我市还对生态环保工作实行财政倾斜政策,出台系列奖励补助措施,对生态村、镇创建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以奖代补”,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截污管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垃圾中转站建设、垃圾运输车配置等予以补助。
同时,我市不断完善治污设施,共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74座,处理能力148.55万吨/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5.6%;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5个,镇级垃圾转运站98个,实现“一县一场”、“一镇一站”。
据悉,我市完成了省下达的淡水河、潼湖流域污染整治阶段性任务,流域水质逐年改善;完成了金山河和青年河整治,正在实施望江沥、新开河、大湖溪沥、洛塘渠综合整治,推进63条镇级河涌整治。
集中居住型村庄林木绿化率63%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近几年我市农村变靓了,地面干净了。这些都得益于我市开展的 “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清水治污·绿满家园”三大行动。
我们可以通过几组数据实实在在感受三大行动对农村环境带来的变化:建成农村垃圾收集点2万多个,购置垃圾收运车辆3000多台,配备农村保洁员9333名,开展整治行动7000场次,清理农村垃圾近百万吨;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68座,2015~2017年计划每年新建200个以上,逐步实现“一村一设施”;大力推进村庄绿化、村庄风景林造林、村道绿化,集中居住型村庄林木绿化率达63%。
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仍然有一些难题需要解决,接下来将拓宽投融资渠道,推行市场化运作方式,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投融资机制,鼓励民资、外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创建工作,变 “要我创”为“我要创”。
本报记者黄晓娜 通讯员惠环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