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刘根饲养的巴马香猪。
“巴马香猪肉、无公害番薯,手工炒米饼、龙门胡须鸡……”龙门县的特色农产品日渐在网络平台销售火热,不仅受到周边地区游客的追捧,还打响了品牌。农民变成微商,利用朋友圈等平台帮自家农产品打开销售,演绎出一幕幕新鲜的农家网事。
瞄准微店,在朋友圈打开一条销路
在龙门县龙江镇路溪社区六屯村,住着一群体型短小、模样呆萌的猪。与普通家猪不一样的是:它们每天都在山坡上撒欢,啃吃青草……这些可爱的小猪是巴马香猪。今年34岁的刘根是该基地负责人,5年时间,他养殖的巴马香猪从最初的11头发展到如今的上千头,从圈养到半生态养殖到现在全生态养殖。这除了与他好观察、爱学习有关系,还与他坚持塑造绿色品牌、走进生活的销售观念密不可分。
“几年下来,我已经有了固定客源,每到周末,不少来自深圳、广州、东莞的游客特意开车来买猪肉。”细心的刘根便有了一个大胆的念头:现在这么流行在网上买东西,那我的猪肉能不能放到网上卖呢?如果足不出户就能吃到新鲜猪肉,这样不但能方便那些外地的“香猪粉丝”,还能扩大客源。
2014年,刘根开始经营网店,目标客户群体是惠州当地和周边城市居民。“网店刚开两个多月,就卖了200多份鲜猪肉,共500公斤。”刘根说,后来随着微信平台广泛被使用,他将目光瞄准微店,在朋友圈打开一条销路。如今刘根的微店每月固定能销售鲜猪肉150份以上。
收购当地特色农产品,增加微店销售品种
如今,很多城里人越来越喜欢农家乐,喜欢到农村去找食材。而村里有田有地,空气又好,正好能满足需求。为什么我们不能整合资源,大家一起发展?带着这个想法,他开始与当地农民谈合作,将当地具有的特色农产品收购回来,放在网络平台上销售。
记者在刘根的微店里看到,店里主打销售巴马香猪肉之外,还有销售龙门胡须鸡、山坑螺、番薯以及各种龙门当地生态特产。
据刘根介绍,每周到微店里选购土特产的网友主要来自东莞、深圳、广州以及惠州等地。目前销售情况乐观。接下来,他还打算在微店里添加更多的土特产品种,供网友们选购。
“现在农民想致富不能再走老路,脑子必须动快点。”刘根说,虽然收购村民种养的农产品后加入到自己的微店里销售也无法彻底打通村民销售渠道,但是,自己网络平台上有固定客群,能为村民打开一条新渠道,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文/图 本报记者费 燕 陈 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