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南都讯 记者黎秀敏 实习生朱小迪 眼看着元宵即将来临,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今年的猴年春节也快过完了。但对于惠州龙门一些村落而言,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八,才真正迎来今年春节的喜庆高潮。每年正月十三,龙门客家地区一些村庄就会举办“上灯”仪式。客家话中“灯”与“丁”同音,“上灯”意即添丁,村落凡本姓本族当年有新添男丁,必须在祠堂挂上一个新灯笼。上灯仪式举办完后,也为后期的赏灯、贺灯等做准备,这样的仪式世代传承。
在龙门县永汉镇鹤湖村百年客家围屋鹤湖围里,今天也是热闹非凡。
在过去的一年,这个村添了8个男丁。今天早上九点起,贴对联、舞貔貅、拜祠堂,村民在村中老者的主持下忙着一系列繁复完整的上灯仪式。“灯头”(指上灯的男孩)在父辈祖辈的带领指导下,扯灯绳、拜祭先祖。整个仪式举行完后,晚上大摆五十桌酒席,大家一起吃灯酒,放烟花。到了农历正月十八“做棚”日,村民会邀请亲戚朋友一起庆贺喝灯酒。平日各自忙活去了邻里街坊,会趁着过年与上灯、“做棚”日,回来聚聚,一边享用美味的农家菜肴,一边共叙亲情。
龙门县文化馆负责非物质遗产的相关工作人员小罗告诉南都记者,进行祭祀的油煎食品在前几天就开始准备了,约好地点,村民们三三两两围成一堆,满脸喜悦地忙着做象征着团圆美满的“大碌堆”。 “每个村用不同的花灯,官田村是虎头花灯,鹤湖村这里是客家灯,其他乡镇都是本地花灯为主。”
上灯完毕,将新丁名字写入族谱。外来看热闹的“观众”细心看了族谱,发现村里祖先好有远见,祖先用了一首诗作为祖训:“本厚基方立,谦光德乃成,明庭祥凤集,万世庆昌荣!”,意思是做人要有厚道方正才能昌荣。后辈取名字时,中间的那个字就是按照祖训这首诗的每一个字来排的。如“#本#”,“#厚#”。
南都记者查阅资料获悉,鹤湖村的“上灯”仪式始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当年是鹤湖围竣工之年。每一年的农历正月十三,村民都会按照当年新增男孩的数量,在祠堂悬挂相应的灯笼,以庆祝家族香火延续下去。160多年来,每一年,村民们都用“上灯”这种古老方式点亮宗族的希望,每一名男丁,都曾享受过这样的荣耀。
(责任编辑:寇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