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空灵明净绳武围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空灵明净绳武围

转载 龙门视窗2016/03/07 09:13:4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龙门视窗 2052 阅读 0 评论 5 点赞
仿佛穿越了时空,一股怀幽思古之情悄然涌上心头。我终于见到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的绳武围——— 那座占地15717平方米的大屋。在龙门县龙城镇的新楼下村,它俨然如一座坚固的城堡。

村民小组长早早在等候着我们。跟随着他的引导,我们在古屋一个门口停了下来。只见门上的石匾阳刻着“耘经”两字。小组长好像看出众人的疑惑,解释这是耕耘四书五经的意思。顾名思义,这是一座充盈着书香之气的老屋。这样的老屋,是先人对后代的精神眷顾,那种润物细无声的脉脉温情中,定有文化的传承、情感的记忆,就看来者是否愿意揣摩抑或领悟了。

正欲进去浏览一番,小组长说,这是侧门,来者应该从大门进,然后从后门出。走向大门是一道长长的围墙,历经百余年的围墙有七八米高,那种深幽幽的青灰色,很有历史沧桑感。然而墙根新植一溜含情脉脉的红花木槿,分明将时光拉回了现代,不由让人感叹光阴荏苒。在历史长河中,百余年只是弹指一挥间。

绳武围大门楼的墙基、门框均是长条花岗岩砌成,气宇轩昂又凝重大方。门口立着几块现代的石碑,镌刻着这座房子的荣耀:2003年7月,绳武围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绳武围列入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2015年,绳武围列入第六批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紧贴着围墙的几块石夹,依次刻着绳武围李氏读书人在清朝乾隆、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等不同年间考取功名人士的名字,共8名举人、14名贡生。其中还有在京城履职的高官,那是光绪年间的李国瑜,他曾任职农工商部商务清吏司。镶在墙上的一块大石牌,更是密密麻麻刻着数十位李氏族人的名字,那是在民国时期全国各地为官或经商的人士。噢,这里还真是出人才的好地方。看来,无论时代如何更替,“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确是至理名言。

大屋实属气魄非凡。大麻石勒脚,灰塑屋脊,精美的镬耳封火山墙和木雕驼峰系板,富有高升呈祥的寓意。“绳武”两字,典出《诗经·大雅·下武》之“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李氏以“绳武”为大屋名,意为继承祖辈志向,族人子孙后代能“学而优则仕”,代代出人才。可谓煞费苦心。

岭南的古老大屋大多有大抵相同的格局,绳武围也不例外。祠堂是屋宇的中心,安放在那里高大的神龛,栖息着祖先的魂灵。同时,祠堂也是族人节日祭祀以及婚丧嫁娶等重大活动集结的地方。这座门上阳刻着“主兑李公祠”的祠堂,墙楣有彩描壁画,地面红阶砖或青砖铺设,透出主人非一般的财力物力和精致的心思。

此时看绳武围又像一幅水墨画了。在以青灰、黑白为主的平淡中,稳稳地展现大美的意境。祠堂两侧三合院式的民居纵向排列,小巷四通八达。依靠着祠堂,像是承受着祖宗的庇佑。农家的大屋前都有禾坪,百姓习惯称之为“地堂”。宽阔的地堂,是屋宇藏风聚气的吸纳口,也是人们晒谷晾衣以及小憩的地方。在这一万多平方米的绳武围,地堂比篮球场都宽敞。想像旧时那浓得化不开的人气有多兴旺!那家家户户在节庆和丰收的日子,打糍粑、蒸茶果,地堂一定笑语盈盈。那些男人女人,不知有无聚此,杯盏浅酌抑或大碗豪饮?不知有无为五谷归家、仓廪秉实而陶醉欢欣?

倏地,在青灰黑白之间,闪过一抹鲜艳的红。那是一群羽毛红白相间的“番鸭”。旧时,广东人习惯称外国人为“番鬼佬”,这种嘴上长着如火鸡般肉赘的番鸭,其实就是“舶来物”。

番鸭 “嘎嘎”地叫着在天井争食,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搂着小孙子在看鸭子。看见我追着给鸭子拍照,老人笑了。我看着祖孙俩安详看鸭子的画面,赶紧又按动了快门。此情此景,我恍然感悟,稚子与白发,生命的起点与末端交叉层叠在一起,就是老屋代代传承的脉息啊。

绳武围,静谧而不荒落!我不由遥想它曾经热闹的过往,我想在与它短暂的相处中,努力触摸它记忆的肌理。

我徘徊在这偌大的空间:这里有跑马道,墙体有用于防御的枪孔,围墙还设有六个两层高的角楼。我询问村民小组长,在时间的洪流里,它曾经历尽过劫波吗?

这个敦厚的汉子,凝望着屋顶丛丛生命力极强的“落地生根”(一种野草名),缓缓道来遥远年代的故事。

明朝万历元年,从南雄珠玑巷一路南迁的李氏一族,几经奋斗,在此建造大屋 “鼎革楼”(楼名取自易经,为迎新去旧之意)。碧瓦朱甍、丹楹刻桷的精美建筑,如乡野一颗耀眼的珍珠。李氏富庶的生活引来恶狼垂涎,最终惨遭匪徒血洗,满门几乎灭绝,只有李待举(字主兑)因在外婆家躲过劫难 (这就是龙门县志记载的“鼎革楼难”)。成年后的李主兑为重振家业,发奋努力。此后儿孙几代人前赴后继,农商兼顾,称雄龙门一方,终于在清朝光绪年间重建具有防御功能的绳武围。土匪来袭时,绳武围大门、侧门一关,严严实实如铁桶一般。人们从枪孔还击,匪徒也无可奈何。

绳武围,原来是凤凰涅槃得以重生!

村民小组长引领众人从侧门穿出,绳武围之行就以这样惊艳的方式,给来者留下无法抹去的印记。

我该珍惜与这远离喧嚣的绳武围相遇的缘分,该庆幸把那些意韵深长、空灵明净的一幅幅画收入思想的行囊,再慢慢去揣味它的悠久与永恒。在这个远离市尘的地方,不会有名利的追逐,不会有人心的浮躁,一切都平淡且安详。绳武围在大地的怀抱里从遥远的故事走来,再淡定向远方走去。这,应该是它最好的结局。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