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龙门好人志愿服务站搭建平台 离家11载河南小伙终回家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社会民生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龙门好人志愿服务站搭建平台 离家11载河南小伙终回家

转载 龙门视窗2016/03/14 10:17:1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中国文明网 作者:龙门视窗 153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3月11日,乍暖还寒的初春,在龙门县民政局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护送下,被救助的河南小伙阿海来到河源火车站,准备踏上回家的列车。他已经整整11年没回过家了。看到前来接他回家的姐姐,阿海快步走了过去。多年未谋面,姐姐阿静几乎都认不出弟弟来了。她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个满脸斑痕,又黑又瘦的人是弟弟阿海吗?阿静心里一阵心酸,泪水一下涌了出来。

“你的脸怎么变这样了?”阿静望着弟弟的脸心疼地问道。她紧紧地拽住弟弟的手,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掉。阿海强忍着泪水,喉咙哽咽。最终,他们一起踏上了回家的列车。

求助

“我想回家”

“我想回家,可是联系不上家人了。你们可以帮帮我吗?”3月3日,衣衫褴褛的河南小伙阿海向我县好人志愿服务站的志愿者发出了求助的声音。

1985年出生的阿海是今年1月份来到龙门的。脸被火灼伤后,让本来就不如意的阿海感到更加心灰意冷。他想要去一个没人认识自己的地方。在小金口车站的地图上看到龙门,他就买了车票上车了。身上没几个钱,阿海不敢住旅店,就在龙门县城甘南卫生站附近找到一处废弃房子住下。年后,该房子被拆除了,他只好搬到附近半山腰一处废弃的房子里面住。没有床,他捡了一个冰箱的包装纸箱摊开铺作床,然后花40块钱买了一套棉被。

阿海告诉记者,白天,他几乎很少出门。“觉得自己的脸难看,衣服也脏,像个乞丐一样。”晚上,他会出来捡一些纸皮、瓶罐去卖。偶尔,中午的时候也会出来晒晒太阳。没有工作,很快,阿海兜里面就只剩下几块钱了。在最困难无助的时候,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心想:是回家还是死在这里?就这样纠结了一个星期。最后,他想通了:还这么年轻,不能死!

第二天上午,他来到了位于龙门县城东较文化广场的好人志愿服务站。“我看到上面写着好人服务站、流浪人士之家。当时,我心想,这可能可以帮到我,就进去跟工作人员说,我想回家,可是联系不上家人。”阿海回忆说。

接到阿海的求助之后,志愿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要求他提供身份信息加以核实,以便为他提供帮助。可是,由于阿海没有及时更换第二代身份证,导致龙门当地派出所无法通过联网系统查询到其本人的相关信息。获悉情况的龙门县文明办专职副主任林宝明为此四处奔走,帮助其联系家人。

“当时,工作人员带他过来我办公室的时候,他就蹲在那里,一点精神都没有,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想回家'。”林宝明说,他的要求很简单,就只提出能否帮助他回家,我们肯定要帮他。于是,林宝明放下手中的活,开始为他的事情奔走。

经过一番努力,林宝明联系到了河南省项城丁集镇派出所的电话,并最终联系上了阿海的父亲栾永山,并让父子二人进行了电话沟通。

经历

“自己怎么那么倒霉”

到底是什么样的遭遇,让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沦落到如此境地?

阿海告诉记者,他2002年就从老家河南出来深圳打工了。2003年底回家和父母一起做羊皮加工生意。由于货物积压,最后不得不亏本处理。父母又开始重操种田旧业,而他也在2005年初再次来到深圳打工。他说,2005年到2008年期间,自己一直在一间文具厂工作,觉得工资待遇还可以,可因为参与赌博几乎输光了所有的积蓄。“厂里很多人都买,我刚开始是买一两块,后来越赌越大,老想着把本钱捞回来,结果越输越多。”阿海表示,由于他身份证信息出错,不能在深圳的河南办事处进行更换,而他自己又一直没有回家更换二代身份证,所以只能进一些小厂打工。

2012年,阿海被深圳的一间劳务派遣公司送到惠州陈江、小金口等地工作。“因为身份证过期,基本上都是进一些几个人的小厂或者打临时工。”阿海说,“后来,厂里的生意不行,没有加班,计件算工钱一天也就20块钱,又累,伙食又差,还要交房租,所以我就没干了,想自己出来做点生意。”阿海在深圳打工期间,跟安徽的工友学会了做冰糖葫芦。于是,他买来了一辆破旧的二手自行车,开始做起冰糖葫芦的生意。可惜,这次的尝试也是以失败告终。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阿海感觉事事不顺心的时候,一次意外让他对生活更加失去信心。2015年底,阿海在出租房用煤气做饭的时候发生了意外。由于煤气灶开关生锈了,他凑近去用双手使劲扭,结果开关扭开了,火苗瞬间串上来,把头发、脸,手都灼伤了。“没去医院看,当时心里很难过,兜里也没多少钱。”阿海回忆说,张嘴就痛,吃饭也吃不了,只能喝点牛奶之类的液体。

自2005年从家里出来之后,阿海就没回过家。从前他会隔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就打一次电话回去,每次也都是问问家里的情况、父母身体状况之类的。每次父母问及他的情况,他总是说:“可以,吃得好,住得好。”实际上,他的境遇一点都不好,心情也越来越差。没钱的时候,甚至把自己的手机都拿去卖掉了。2011年开始,他就没跟任何人联系,连家里的手机坏了号码换了他都不知道。

2015年那次的意外对于阿海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本来就不爱说话的他变得更加内向了。“别人都好好的,自己怎么那么倒霉?啥都没有了!”心灰意冷的他选择离开小金口,来到了龙门,一个谁都不认识他的地方。“当时就想,死就死吧,反正也无所谓了。”阿海说。

回家

“太谢谢你们了”

联系上家人后,衣衫褴褛的阿海不好意思地向林宝明提出,能否给自己买一套新衣服和鞋子。面对这一要求,林宝明没有马上答应他。“后来,我明白了,原来他是想有尊严地回去。”林宝明和龙门县文明办的工作人员一起带着阿海去挑了新衣服、鞋子和背囊。一些工作人员获悉阿海的情况之后,也给他送来了衣物。

临回家的前一天,龙门县民政局、文明办的负责人都过来看望阿海。“被子够暖和吗?”大家都关切地询问住进救助站的阿海。“够暖和了,谢谢你们!”阿海诚恳地向大家道谢。

“回去之后有什么打算吗?”大伙又问道。“回去之后,好好跟爸妈说一下,道个歉,然后把身份证给办了,看父母如果让我出来就还是出来打工,如果不让我出来就在家里帮忙种种地。”阿海说。

“再苦咬咬牙就过去了,有什么问题跟父母、家人商量都可以解决的。没什么熬不过去的。”林宝明勉励阿海说:“回家之后,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反正你就过好自己的生活。”

“祝你一路顺风。”嘘寒问暖交谈一番后,大伙纷纷向阿海道别。

第二天一早,在龙门县民政局救助站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阿海来到与姐姐约好的地点会面。姐姐阿静坐了17个小时的火车从工作地点上海赶过来接弟弟。看到姐姐,阿海快步走了上去。多年未谋面,阿静几乎都认不出弟弟来了。“你的脸怎么变这样了?”阿静看着弟弟烧伤的脸心疼地问道。她紧紧地拽住弟弟的手,泪水忍不住地往下掉。

“太谢谢你们了!”阿静私下跟记者交谈说,“我爸爸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哭着说,你弟有消息了。我们都不敢在父母面前提起弟弟,一提起来他们就哭。这些年,我托老乡到处找他,又拿照片登寻人启事,找了这么多年也没找到。我爸一直也想出来找,他又不认识字。那时候我妈身体不好,走不开。我妈去世之后,我爸说等他攒一点钱就出来找他。”阿静哭着说,我妈去年11月份去世了,临终都没能见上弟弟一面。现在还不敢告诉弟弟,母亲已经去世的消息。

“他的性格比较内向,出来在大城市打工又没有什么朋友。以前我哥跟他在一块,后来我哥回家结婚了,没在那边做了。后来我也结婚生小孩,然后又要工作带小孩,就剩下他一个人了。我们也没希望他赚什么钱,就是希望他回家。”交谈中,阿静一直念叨着:“不能让他一个人出去了。”

对话阿海

记者:平时除了工作,你都做些什么啊?有比较聊得来的朋友吗?

阿海:在深圳打工的时候,除了上班,下班就是在宿舍看看电影,偶尔也去逛逛街,下下棋,多数都是自己一个人。我的性格就这样,不太喜欢跟别人在一起。后来,在小金口的时候,心情很差,感觉心里很烦,哪里也不想去。以前有相处的朋友,现在没有。没联系,也不知道他们在哪里。

记者:这么多年没回家,你不想家吗?过年的时候,别人都是一家团聚的。

阿海:想,做梦都梦到家人。但是,没有勇气回去。以前也想过回去,但没下定决心。过年的时候是最难受的,就一直躺在床上,然后喝酒把自己灌醉,心里很难受。

记者:为什么不回去呢?你的父母、亲人会很挂念、很担心你的。你有多久也没跟他们联系了?

阿海:没钱,基本上没赚什么钱,赚的钱也花了,感觉没脸回去。以前有打过电话,后来把手机卖掉了,就没给他们打过电话。最近的一次是2011年5月份打的。

记者:你有没有想过,父母并不需要你赚多少钱回去,只希望你平安健康就可以了。

阿海:是,现在想通了,很后悔,早就应该回去了。

记者:对于这次大家对你的帮助,你觉得?

阿海:心里非常感激!

记者手记

谁来拯救失落的青少年?

了解阿海的人生经历之后,我不禁为之扼腕感叹:他本不应该沦落到如此落魄的境地。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走到了今天的这一步?

在采访的过程中,他反复提到,因为自己没钱,想回家却没勇气回去。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作为父母,不能要求自己的孩子整天在家陪着自己。但绝大部分的父母,绝不会以是否赚到钱来去衡量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心中,只要孩子健康平安就是最大的安慰。如果阿海他能换位思考,懂得替父母考虑,他就不会这么久都不回家,甚至连个报平安的电话都没有。如果他不是性格内向、自我封闭,不在负面的情绪里面待太久,也许他就会更加幸运。如果兄弟姐妹之间有更多的关照,也许阿海也不会失联这么长时间。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十年的青春流逝,再也无法挽回;母亲临终也无法见儿子一面的伤痛再也无法抚平。无可否认,走到了今天这样的境地,最大责任的是他自己。但深究原因,社会、家庭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很多的农村,由于父母忙于活计,也没有文化,无法教育自己的孩子。在他们长大成人之后,他们就被简单地推向了社会。而社会又不再像学校那样去约束他们,给他们引导人生的方向。这些孩子因为学业成绩差、家境困难,初中毕业甚至有些初中都没读完就出来社会上摸爬滚打。在社会的大熔炉里面,或许有一部分炼成了钢,但由于缺乏指引,有一些很可能走了弯路、错路。他们轻则迷失自我,重则危害社会。在家庭教育缺失、学校约束无效的情况下,谁来拯救这些失落的社会青少年?在他们迷失的时候,及时地给予他们指导和力量,让他们少走弯路、错路。(应采访当事人要求,本文主人翁及其姐姐均采用了化名。)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